原标题:“工友创业园”里的乡村振兴人才密码
泰安日报记者 李皓若
机器轰鸣的服装加工车间里,唐甜甜正仔细检查即将发往海外的时装。这位从岱岳区满庄镇东牛中村走出的企业家,已是带动百余名乡亲就业的创业带头人。20年前,她在泰安三英新潮劳动职业培训学校埋下的技能种子,如今已长成枝繁叶茂的产业之树。
“老师手把手教会我的不仅是缝纫技术,还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训学校两年的系统学习,让唐甜甜掌握了扎实的服装制作技术,更点燃了她的创业梦想。毕业后,她带着技术跑外地、学管理,返回家乡创业时,又回到三英学校参加创业培训,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闯出了一片天。
唐甜甜的成长轨迹正是岱岳区总工会打造“工友创业园”,通过“培训+就业”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实现了技能升级,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省级工友创业园”泰安三英新潮劳动职业培训学校的实训基地内,飞溅的焊花映照着学员专注的面庞。岱岳区技术能手王洪军穿梭在电焊车间等实训车间,将多年积累的实操经验倾囊相授。而在创业孵化区,创业成功者和行业专家正为有创业意向的学员提供场地、设备、资金、指导等全方位支持,帮助学员完善创业计划、规避市场风险。
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学校量身定制了培养方案:为返乡农民工群体,开展电气焊、数控车床、叉车和挖掘机操作、计算机操作等培训课程,让传统劳动力变身技术能手,同时与泰安市联合绿色建材产业集聚区、山东知行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等省内外30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全面打通校企人才供需对接渠道,为学员开拓更多就业岗位和机会。针对农村妇女群体,特别设立了家政服务、中式面点、养老护理等适合女性就业的专业,成立专门的家政服务公司,为学员提供后续就业支持,并在多个乡镇设立妇女就业居家基地,让上百名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省级工友创业园”泰山茶溪谷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一片片青翠欲滴的茶田间,茶农正手法娴熟地采摘。泰山茶溪谷创始人、全国劳动模范王兆祥2012年投身茶产业,如今已打造出集种植、加工、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综合体,不仅将昔日的荒山坡地变成千亩生态茶园,还累计带动周边160余户群众通过泰山茶产业实现增收,园区内务工农户年增收2.7万元。
创业园无偿承包茶树大棚给农户,免费提供种苗、有机肥和技术指导,丰收后再回收鲜叶,大大提升了村民种茶的积极性。“田间课堂”里,山东农业大学专家讲授着茶树管护技术。这种“土专家”培养模式已覆盖11个村,有效提升了村民的种植技能。
如今,“工友创业园”的孵化带动作用在岱岳区逐步增强。立足区域实际,岱岳区总工会分类培育出工业型、孵化型、农业型3类创业园,目前已扶持创业300余人,带动就业1万余人。由职教教师、创业导师、劳动模范组成的服务团队,通过“工匠学堂”“劳模学堂”等形式,为农民工提供全方位培训。针对下岗职工、农民工、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鼓励创业园开展“订单式”岗位技能培训,已培训农民工600余人次,发放技能资格证书560个,有效提升了广大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
日前,岱岳工友创业园联盟的成立,更加快了工会助力乡村振兴的步伐。21家成员单位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创业培训、素质提升工作,共同开发就业市场,共享就业创业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岱岳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以“工友创业园”为支点,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优势,重点开展“技能提升”“农村工匠人才培育”行动,进行养老护理、面点师、育婴师、果蔬种植等技术培训,持续提升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眼下从岱岳区“工友创业园”走出的新时代劳动者,正用勤劳的双手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这片土地上,技能改变命运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
来源:泰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