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适应法院工作现代化、堪当时代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法院队伍?

如何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实现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5月16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召开人才工作会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理秋,长宁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乃毅,长宁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徐世亮,长宁区委政法委副书记褚凯华出席。市高院综合处、干培处领导,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聘任导师代表,长宁区法院党组成员、中层干部、人才库成员代表参加。



徐世亮院长从工作背景、方案内容、特色亮点三个方面介绍《长宁区人民法院“宁聚·英才”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并号召全院干警向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称号的徐莉同志学习。


今年以来,长宁区法院党组确定了“五院工程”总体工作思路,其中,“固本兴院”工程就是要探索建立一套科学、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为新时代长宁法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和人才后备。《方案》明确了构建全流程培训体系、建立导师制帮带制度、健全中青年干警轮岗锻炼交流机制、打造具有长宁法院特色的院校合作模式、完善人才引领辐射机制等人才培养路径。


颁发人才库成员证书


颁发导师聘书


褚凯华副书记指出,加强法院队伍建设工作,是推动审判工作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要将增强党性、严守党纪、砥砺党风贯通起来,锻造忠诚可靠的法院铁军。要围绕中心大局,着眼审判实践需求,培育可堪大用的人才梯队。要加强严管厚爱和队伍监督管理,深化院校合作,激发法院人才队伍潜能。


徐乃毅部长指出,人才是法院事业发展的基石,是推动法治建设的关键力量。要坚持党管人才,筑牢政治忠诚“压舱石”,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牢把握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要聚焦能力提升,锻造司法为民“金刚钻”,通过分层分类培养、实战实训历练、院校深度合作等,全面提升法院人才队伍的履职能力。要创新体制机制,激活人才发展的“孵化器”,不断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畅通人才流动渠道、优化人才激励措施。


王理秋主任对长宁区法院进一步做好法院人才工作提出要求:

要提高站位,把政治忠诚作为人才培养选拔的首要标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落到实处。始终落实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健全党管人才的体制机制。

要立足实际,始终把人才工作置于法院工作大局中思考、谋划和推进,形成优秀人才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要重点关注、培养在全国有影响力、在专业领域有辐射力的领军人才,加快培养涉外法治、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的紧缺人才,培育具有长宁法院特色的人才工作品牌。

要凝聚合力,继续深化院校合作,以项目化推动“审、学、研”深度融合,实现高校专家和实务人才的“双向奔赴”。要强化数字赋能人才管理,实现对人才选育管用的全周期管理。更加关心关爱人才,为干警成长成才减负增能。


人才库成员代表周泉泉作交流发言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王东光作交流发言


青年审判人才代表刘曦桦作交流发言

供稿 | 政治部

文字 | 王丽洋 梁哲浩

图片 | 金文斌 叶诗妍

责任编辑 | 阮韦涵

编辑 | 金文斌 王雅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