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中国妇女发展新闻”关注我们吧!


中国妇女报5月16日四版“特别报道”

编者按


围绕“美丽庭院”和巾帼家政品牌建设,江西省妇联分别出台了《江西省巾帼“美丽庭院”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和《“慧赣家”江西省巾帼家政服务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作为妇女发展工作的重点内容,今年进入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建设的关键之年。

聚焦“庭院美”与“家政优”两大目标,结合媒体记者走基层活动,中国妇女报社(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与江西省妇联近日共同组织实施了“巾帼有为 ‘赣’出精彩——中国妇女报记者走基层江西行”主题采访活动。在为期一周的采访中,记者先后走进南昌、宜春、新余、鹰潭和九江等地,现场感受各地在巾帼“美丽庭院”和“慧赣家”巾帼家政品牌建设中“活跃跃的创造”,记录赣鄱大地“她力量”的创新实践。

江西的实践生动诠释了“小庭院”撬动“大振兴”、“小家政”连接“大民生”的深刻内涵,既让“推窗见绿、开门入园”的生态美景走进千家万户,又让“持证上岗、技能变现”的巾帼家政成为富民产业。这种“双线并进、双向赋能”的发展路径,激活了乡村振兴与社区治理的“她动能”,为妇女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样本。

在“小院”寻“天地”,她们以“美丽”成就梦想


庐山云瀑泻翠谷,赣江碧水泛轻舟。

初夏时节的江西,有烟雨朦胧的江南韵味,亦有云雾缭绕的仙境之美。辽阔的赣鄱大地上,饱满的油菜籽静待丰收,亭亭的茶山吐露芬芳。

此时,若仔细望去,那点缀在山川之间、河流两岸的一座座房屋,那温馨美丽的小院里,承载着一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走在江西的小巷村落,一步一景如在画中穿行。而这画作的执笔者正是巾帼“美丽庭院”的女主人们。

2024年,江西省妇联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开展巾帼“美丽庭院”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女主人们用双手装点美好家园的同时,也用这一座座巾帼“美丽庭院”装点了自己的梦想。

“庭院美是基础,家庭美、生活美、发展美是目标。”江西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钱昀表示,广泛动员、引导、组织农村妇女并带动家庭成员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女主人的作用至关重要。

为此,江西省妇联提出,2024年至2026年,不仅要在江西省内重点建设1000户“美丽庭院”精品庭院、100个“美丽庭院”特色村,还要推介100位“美丽庭院”女主人发展庭院经济的故事。

“这100位女主人需要充分利用庭院空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加工业、手工业、休闲旅游业和生产生活服务业等庭院经济,有良好的创业致富效应,有明显的联农带农作用等。”钱昀说,“我们希望通过传播‘美丽庭院’女主人的故事,鼓舞、带动更多农村女性在装点自家小院的同时,也能从中找到发展机遇、实现自我价值。”


旧村焕发新颜

在新余市渝水区,有一处远近闻名的城中村“蛤蟆山村”。

过去,“蛤蟆山村”的名气源于一个“穷”字,这是一个曾因贫困和恶劣的生活条件被称为“晒死蛤蟆、饿死老鼠”的地方。

可如今,这里却是出了名的“美”。绕过一棵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樟树,路过一棵挂满了橘黄色小果的枇杷树,经过几座由老旧房屋改造一新的特色小院,转角便是一座花草葱茏、四季馨香的小院,身穿一件淡绿色中式旗袍的小院女主人何奕笑意盈盈,讲述着她和这座小院的故事。

“这里原本是一间老旧的农房,几年前,我和几位合伙人正在物色一座小院,误打误撞找到了这里。”要知道,当时的“蛤蟆山村”还是一片衰败之色,何奕和她的合伙人决心“变废为宝”,让“老破小”成为“城中景”。

除了花木原香,何奕还想让这座“美丽庭院”充满书香:“我们希望借助这座‘美丽庭院’,打造‘庭院+书屋’‘庭院+研学’‘庭院+培训’等乡村新业态。”

300平方米的小院里,古朴中透着时尚。小院开放一年来,已开展主题读书会、主题音乐会、主题观影会等主题活动近百场次,亲子露营、亲子研学、家庭沙龙等家庭教育活动32场次,“健康中国 母亲行动”女性沙龙、瑜伽展示、妈妈谈等系列活动多个场次……

新余市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如今在“蛤蟆山村”,像何奕的“如一小院”这样的巾帼“美丽庭院”已有多处。今年,蛤蟆山艺术街区还成立了新余市首个街区妇联,何奕当选为妇联主席。“我会在日后的工作中,充分挖掘街区资源,打造特色妇女活动,为姐妹们提供更多学习交流、施展才华的机会。”何奕说。


借力自然优势

“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李白所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正是指秀峰黄岩瀑布。今年刚刚当选为九江市庐山市白鹿镇秀峰民宿行业妇委会主任的万琳自豪地说:“我们这里开办民宿,有着天然的优势。”

万琳也是一位巾帼“美丽庭院”女主人,她介绍说,秀峰村下邱家坳及张家门的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景区边缘,与青山秀水相映成趣,目前,秀峰村民宿共有15家,其中从业女性22人。

庐山市妇联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自开展巾帼“美丽庭院”建设以来,白鹿镇妇联沿环山绿道及民宿集群,连片打造“美丽庭院”,重点打造了秀峰村下邱家坳及张家门。

“我们一手抓‘美丽庭院’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家园,一手抓产业发展,主要以民宿与农家乐产业为主,充分发挥妇女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以巾帼之力推动实现乡村经济繁荣、生态宜居的美好愿景。”该负责人表示,“‘美丽庭院’的建设不仅让庭院及周边的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优化了乡村生态,提升了居民生活的舒适度与幸福感,同时将美丽环境转化为经济资源,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在秀峰村下邱家坳的一处巾帼“美丽庭院”,记者还看到了兼具美感与实用性的“巾帼议事厅”。

“平时这里是民宿客人的公共活动区域,也作为秀峰村女性专门的议事平台。”万琳介绍,在这里,妇女姐妹们可以更直接、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她们积极参与到社会事务的决策中,女性在基层治理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也得到了提升。


返乡重拾梦想

“这就是我的小院,依山傍水,推窗即可见青山飞鸟,闲暇时可听雪喝茶,夜晚还能观星赏月、烧烤露营,让游客在享受美丽乡村画卷的同时,也能圆一场田园梦。”

头发向后梳成整洁的马尾,黝黑的皮肤透露出健康的光泽,眼前的王赐红语气自信:“我们家是这里最早一批做民宿的小院。”

王赐红的民宿坐落于鹰潭市龙虎山镇。2018年前,她还是一名东奔西跑的导游:“忙起来孩子都顾不上,时间最久的一次,我在外面带团40多天没回家。”

为了给两个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王赐红一心奋斗,却不得已缺席了孩子的成长。“有一次小孩问我:‘妈妈,我是不是留守儿童?’”这句话深深刺痛了王赐红的心,2018年,她毅然决定返乡创业,“我相信在家乡也会有好的发展前景。”

思来想去,王赐红把目光放在了自家的老宅:“正好听说妇联在推动巾帼‘美丽庭院’建设,我就想借这个机会把房子重新修整一下,用‘美丽庭院’打造一座‘美丽民宿’。”

小院里,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凝聚着王赐红夫妻俩的心血:“这里的灯是我们自己用木头做的,这里的楼梯也是我们把木头运回来自己一点点打磨的。”如今,王赐红的民宿被鹰潭市妇联认定为龙虎山景区“美丽庭院”建设巾帼示范户,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我还带领其他村民开办了5家民宿,每户每年增收20余万元,带领就业10人,帮助村民每年销售农副产品16余万元。”王赐红说,“返乡这几年,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义,收获了亲情、友情,也感受着梦想成真的幸福。”

在江西,无数女性以庭院为笔,以生活为墨,在乡村振兴的宏伟叙事中书写着属于新时代女性的诗意篇章。她们用“美丽庭院”建设串联起家庭美、生态美、产业美,将方寸天地拓展为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让传统女性角色在新时代焕发出璀璨光芒。


“下一步,全省各级妇联组织将持续引领动员更多妇女建设‘美丽庭院’,助力景村融合、产村融合、‘三治融合’、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四融一共’的和美乡村建设,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贡献更多巾帼力量。”钱昀说。(记者:刘旭 王丹青 姚建 党柏峰)

从“灶台”到“社区”,她们以双手托举“幸福”


当家政行业成为惠及“一老一小”的民生工程,“慧赣家”巾帼家政,又被赋予了温情以外的第N种意义。

居住在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南站街道铁二村社区的徐翠华奶奶说:“她们(巾帼家政员)就是我的亲女儿。”

宜春市上高县和平路社区书记王敏玉说:“家政服务员是我们社区工作人员与社区居民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她们延伸了我们的工作手臂。”

23岁的养老护理员钟雨薇说:“照顾老人是一项非常有幸福感的工作。”

在江西这片红色土地上,“敢为人先”早已刻进土地的脉络、融入赣水的脉动,在江西人民奔向幸福的路上化作嘹亮的冲锋号。在这其中,江西女性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她们找准赛道、精准发力,以“巾帼家政”为窗口,以柔肩担重任,用勤劳的双手托举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自信的力量在自我发展中创造价值。


2024年,江西省妇联正式启动《“慧赣家”江西省巾帼家政服务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一年来,赣鄱大地上涌动着创新的活力、创业的激情,“慧赣家”这个具有江西特色的巾帼家政服务品牌也逐渐被叫响。


“他们的幸福,我们的目标”

“@阿姨来了彬哥,麻烦今天7:15接小糯米。”

这天一早,“慧赣家”江西省巾帼家政服务品牌成员单位——九江宇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宇成的手机响个不停:“群里都是托育中心的家长,他们的要求我们要及时回应。”

7:05,接小糯米的车已经在楼下等候,小糯米的妈妈送孩子上了车,满是感激地说:“我们平时上班时间比较紧张,很多时候来不及接送孩子,没想到他们这么贴心,连接送都帮我们做到了。”

范宇成口中的托育中心,位于九江市浔阳区人民路街道女儿街社区。据介绍,女儿街社区辖区内共有10个小区,“一老一小”照护问题突出。社区党委书记冯春秀说:“守护‘一老一小’,不仅是家庭责任,更是社区使命。”

引入专业资源,是女儿街社区的“解题之道”。为此,社区与九江宇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启动巾帼家政服务进社区,以涵盖养老、托育等多元化的服务构建起“家门口”的温情守护网。

每天早上,90多岁的社区居民饶元娇老人都会步行到人民路街道女儿街社区活动中心,一杯茶、一条凳、一张报纸陪老人度过上午的时光;中午,旁边的幸福食堂飘起阵阵炊烟,营养丰富、干净卫生的菜色让老人的子女也十分放心。

“我是一名有60年党龄的老党员,这几年社区发展得好,对我们老人特别照顾,我每天来这里看看报纸,生活很幸福。”饶元娇老人笑着说。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在女儿街社区,90岁以上的老人可在幸福食堂享受免费就餐,80岁以上的老人每半年可免费享受一次陪诊、陪护、保洁、洗衣、送餐服务。

而在“一少”方面,托育中心提供0至3岁婴幼儿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和早期教育服务,托位共有75个。“托育中心于2024年9月开园,已有近30多个婴幼儿入园,最小的宝宝仅两个月大。”范宇成翻看着手机上来自周边居民的反馈和回应,“他们的幸福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用好“老居民”,找出“新办法”

4月底,一场细雨让南昌的闷热一扫而光,铁二社区的崔阿姨来到“慧赣家”巾帼家政社区服务驿站的理发小屋,与魏小凤熟络地打起招呼:“我想把这边的头发剪短一些,上面就不要动了。”

“好。”魏小凤拿起剪刀,两个人一边聊天,一边手上动作不停,一会儿工夫就剪好了。“以前像这种天气,我就只能收摊了。”魏小凤感慨道。崔阿姨在一旁补充说:“是呀,我们想剪头发也找不到人了。”

社区党委书记刘红菊告诉记者,铁二村社区依铁路而建,这里的居民大多是铁路职工,来自五湖四海的居民聚在一起,免不了因生活习惯产生矛盾。

“铁路职工因为工作性质经常不在家,家中老人的安全问题也需要我们重视。”刘红菊说,“社区常住居民有2136人,60岁以上的老人就占了34%。”

面对老社区的老问题,刘红菊和社区工作人员没少想办法。

“能不能从妇女入手?发动她们成为巾帼志愿者?”社区妇联共有执委7人,可社区居民中有34%是妇女。“用好这支队伍!”在江西省妇联、南昌市妇联的指导下,社区“妇女之家”再添一块新牌子——“慧赣家”巾帼家政社区服务驿站,兼具微利食堂、老年照料、家政培训、便民小屋、家政上门、幸福时光养老互助平台等多项功能,真正打造了“15分钟便民服务圈”。

魏小凤的理发小屋,就是这时候变成了便民小屋。

“2019年社区改造的时候,我有机会可以不用再露天摆摊,在这里有了一间小屋可以给居民们理发。”被纳入“慧赣家”巾帼家政社区服务驿站后,魏小凤加入了社区退休妇女组成的“老铁帮帮团”,她也多了一项新任务:“不光是剪头发,还要在剪头发的时候跟他们聊天,谁家有了烦心事,咱们聊一聊,心里就高兴了。”

像魏小凤这样的“老铁”,还有另一种称呼“流动网格员”“民情信息员”。刘红菊介绍说:“我们将家政服务和网格化管理有机结合,组织家政服务人员参与社区环境治理、邻里矛盾调解、特殊群体关爱等活动。”

在南昌,瞄准家政服务这样的“小切口”,社区基层治理的“大文章”已然变得更有“温度”。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

上午九点,新余市妇女就业之家的大厅里挤满了前来咨询的人,她们中既有求职的“宝妈”,也有希望能用双手赚钱的中年妇女。

“我家住在高新区,听说这里有个妇女就业之家,我一早就往这儿赶了。”易于芬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之前一直居家带娃,现在她希望能找到一份离家近、时间灵活的工作。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易于芬通过机器填写并上传了个人简历,随后通过职位条件筛查,找到了比较心仪的职位。“我投了简历,上面写着3个工作日内回复。”

如果这一次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怎么办?一旁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有回访机制,如果她没有找到工作,我们会继续帮忙推荐合适的岗位。”

记者了解到,新余市妇女就业之家是江西省首个妇女就业之家,由新余市妇联和市人社局联合创办,以“政府+市场”模式,打响“慧赣家”巾帼家政品牌,为妇女就业铺路搭桥;通过开展“慧赣家”巾帼家政进社区活动,推进传统家政服务与居家育幼、社区养老、社区助餐、家庭教育、家门口就业等十余项内容深度融合嵌入;探索建立“1+N”巾帼社区服务驿站,即1个巾帼社区综合服务驿站+N个差异化巾帼社区家政特色服务驿站(养老助浴特色站、月嫂服务特色站、家政清洁特色站等)。


据介绍,一年来,新余市妇女就业之家累计接待妇女群众600余人次,提供女性就业服务407人次,收集登记用工单位42家,征集和发布岗位信息416个,精准帮助72名女性实现就业,举办“慧赣家”巾帼专场招聘会1场次。

在这之中,新余市妇女就业之家致力于为广大妇女拓宽巾帼家政就业之路,整合各类资源,根据女性求职者的需求精准定制培训项目,开设育婴、养老、收纳、烹饪、茶艺、面点等工种,为125名妇女提供免费技能培训。

在一间巾帼家政实操教室,记者见到了正在培训的钟雨薇,今年才23岁的她,已经是一名有着一年半工龄的家政服务员,别看她身材瘦小,却在养老行业收获了许多。“跟老人沟通要耐心,像对待小孩子一样,帮助老人翻身、起床这些动作也难不倒我。”钟雨薇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老人把我们当家人,这种幸福感可能是其他工作比不了的吧。”

据介绍,新余市妇女就业之家还创新推出了“上门厨娘”服务,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上门助餐服务,拓展“慧赣家”巾帼家政品牌服务内容,为社区居民提升幸福感。

作为一个充满温情的行业,家政服务一头连着家庭幸福,一头连着妇女就业。“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上,我们将继续走专业化、标准化、职业化发展之路,聚力打造‘慧赣家’巾帼家政服务品牌,促进妇女就业创业,提升家政服务的可及性,用高质量的家政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江西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钱昀说。(记者:党柏峰 王丹青 姚建 刘旭)

来源:中国妇女报

责编: 王丹青

审签:刘旭

监制:徐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