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显东是湖北沔阳人,他的家是何坝村的一户贫苦农民。然而,他却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923年,他凭借着努力和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南京金陵大学农科。
大学毕业后,杨显东曾回到家乡,出任武昌徐家棚棉花试验场技士和场长,为家乡的农业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934年,杨显东赴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生院学习棉花专业,通过专业学习,对棉花纯种制度,分级标准和加工贸易领域有了深入研究。1937年,杨显东学成回国,并获得了该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
那个时候,国内文盲率很高,能获得留美博士学位的人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杨显东回到国内后,很快就成为远近闻名的“洋博士”。
值得一提的是,杨显东留美学习期间,认识了校友范妮普莱斯,而范妮普莱斯是一名共产党员,杨显东通过范妮普莱斯与美国共产党建立起了联系。
在美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杨显东取道欧洲回国,还顺道访问了苏联,受到苏联农业部部长的接见。
卢沟桥事变爆发时,杨显东回到国内,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农产调整委员会少将级专员兼陕豫鄂三省核查主任。
之后,由于正面战场形势不容乐观,国民政府先是从南京撤往武汉、又撤往重庆。杨显东随国民政府撤到武汉后就留下了,他想为抗日战争做一些事情,不愿意再退了。
在湖北,他与同在湖北领导我党进行抗日活动的董必武、周总理结识,并逐渐开始干起了地下党的工作。
之后,杨显东以职业为掩护,为新四军、中原解放区及解放上海做了大量工作,输送了大量的经费和急需物资,同时,他还提供了不少的情报。
1949年5月,杨显东出任武大农学院院长,不久后,他以华中区代表身份到北京参加了开国大典并出任农业部副部长。
1951年,我国多个省份发生严重的蝗灾,杨显东与治蝗专家团队连续奋战十余年,足迹遍布祖国大地,终于取得治蝗的伟大胜利。
杨显东虽然为我党做了大量的工作,为革命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直到1956年才入党,他一直没有放弃对棉花的科学研究。学术活动及推广。
那段艰难岁月,杨显东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直到1977年,杨显东再次回到农业部领导岗位,他对大寨进行了一番仔细深入研究。
当年的四五月份,大寨和大庆在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上再次被确定为全国农业、工业的学习典范。
1978年7月,作为农业部副部长,杨显东随800名代表参观大寨,他对大寨的农业生产及模式产生了严重的质疑。
回到北京后,在一次座谈会上,杨显东提议大家谈一谈对大寨的真实想法,他率先提出质疑:“必须揭开大寨的‘盖子’。”虽然与会的很多人赞同,但是没人敢这么做。
次年的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杨显东对世人副总理的陈永贵提出了不客气的批评,对大寨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他的发言一出,立即引发会场议论纷纷。
农业部部长要求他向陈永贵道歉,毕竟,他的言论未经党委会研究,出了事情农业部也是要担责的,农业部部长警告他一切后果自负。
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杨显东的质疑是正确的。1981年,大寨的问题彻底在国务会议上被揭开。杨显东1998年逝世,终年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