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是一面旗帜,从大寨走出的农民副总理陈永贵也被全国人熟知。虽然毛主席多次接见过陈永贵,也推崇“大寨精神”,但是毛主席从未去过大寨,那么真实的大寨是什么样的呢?
“大寨”指的是山西昔阳县的大寨村,大寨村民在党的领导下,在贫瘠的土地上创造出了粮食丰收的奇迹。后来大寨被当成宣传的典型,不过仍有一些人对大寨的实际情况存有质疑,洋博士杨显东就是其中之一。
杨显东是湖北沔阳人,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家,自幼勤奋好学。1923年,21岁杨显东考入了南京金陵大学农科,4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到家乡湖北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担任过武昌徐家棚棉花实验场的技术员和场长。
1934年8月,杨显东前往美国留学,主攻棉花专业,他在美国留学3年,取得了博士学位。1937年,杨显东回到国内,成为了有名的“洋博士”,为湖北的棉花种植事业做出了贡献。
1937年秋,日寇进攻武汉,杨显东坚持留在湖北,期间他与我党的董必武等人取得了联系,此后一直在党的领导下工作,不过他的身份是保密的。期间杨显东担任过经济部农业局的特派员和农业顾问等职。
杨显东利用身份便利,为新四军筹集了大量的经费,还有药物和物资等。抗战司令之后,杨显东又帮助中原解放区筹集粮食和药品等物资。由此可见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杨显东都是有过功劳的。
1949年秋,杨显东被选为华中区代表,去北京参加了开国大典,他还被任命为新中国农业部副部长。建国后之初,河北、河南和山东等地出现蝗灾,杨显东参与治理蝗灾,为消灭蝗灾立下大功。
1956年,杨显东被批准入党,此后他主要从事棉花研究方面的农业工作,期间也遭受过错误对待,于1977年才恢复工作。此后杨显东为了探索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对大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978年7月,杨显东带着800名代表参观了大寨,然而看到的一切让他非常失望,大寨虎头山上光秃秃地,山上的玉米虽然长势不错,但是出现了严重的虫害,参观的代表见状也是产生了质疑。
作为一个农业专家,且时任农业部副部长的杨显东,回到北京之后召开了座谈会,让大家讨论大寨的问题。杨显东在会上表示:“必须揭开大寨的盖子!”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
1979年春,在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杨显东在小组会议上发言批评了陈永贵和大寨。当时陈永贵还是副总理,杨显东的批评瞬间炸开锅了,农业部长要杨显东为自己的话道歉,毕竟杨显东的话未经党委同意,后果要由他个人负责。
杨显东认为自己问心无愧,坚持不为所动。1981年,在国务会议上,正式明确提出了大寨的问题,对大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揭露,“盖子”彻底被揭开了。事实证明,杨显东的坚持的对的。
(参考资料:《1978:大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