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安,江苏徐州人。现为西安美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河山画会会员,李可染画院研究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陕西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夜话终南事60cm×97cm 纸本设色 2024年
“自然观”在山水画中的抒发与把控
文/王保安
画山水的人要对自然有敬畏之心,对山水的描绘从实际上是对天地万物的描绘,在对万物的表达中反映出了人与山水的关系。所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身外的世界可以提供各种信息,通过感受自然中的各种变化,可以提醒或者说唤醒我们内心世界种种复杂的感受,进而丰富和塑造我们的内心世界。我认为从事绘画的人要培养对自然的感悟,我们多去看看,多了解,我们会从中找到灵感,对自身的艺术有很大的启示的作用。
潮州龙湫宝塔 61cm×48cm 纸本设色 2023年
强化对自然的观察
如果面对景物时却不知该怎样表达,这就是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熟悉,对生活的体会也不够深入,看到的只是眼前的景致,而缺乏对生活的整体感受。自然中有非常丰富的语汇,必须要深入观察才能获取,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也是对自我的一种观照,对于景物的观察理解决定了如何去表现。其实观察注重的不在于与物象外表的接近,而是物象与画理的真实。用线的视角去提炼自然,把控对象的本质和意境,除表达它本体的自然形态与肌理之外,更要抓住自然中“形”之外的意趣。观察也是需要不断练习的,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将所思所想表现出来,技法的产生,形式感的创造都从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中来,不仅要注意观察四季自然的微妙变化,还要学会观察生活,在也是理解客观物象的必经之路。作品中的艺术美也是对生活进行观察、体验、思考的结果,通过艺术家的个性、理想和对生活的洞察力,改造生活的原生形态而使作品富有创造性。所以作品中的艺术美不仅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而且也能参与到时代精神的建构过程中去,反作用于生活中,成为现实中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进而改变现实生活本身。这与艺术素养与思想境界密切相关。从根本上说,对于地域、人文精神层面的理解要基于对地域结构、人文元素的“知”,而后从心里生发出的感受,来转换笔墨语言,才更有生活,更有高度。
凤凰山海棠花谷 61cm×48cm 纸本设色 2023年
强化对细节的表现
好的作品从生活来但又高于生活,要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胸意,对于自然细节的表现一定要走进自然并深入自然。历史上的画家重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不言写生,但生活对于画家的艺术发展却有着一定的影响,即使在复古风盛行的清初,像“四王”辈的画家也经常策杖于山林,扁舟于江湖,在他们所题“临”、“摹”、“仿”、“抚”某家的画面上,依然透露出在生活中所见的山川气象。身处自然中会有强烈的感受,这时再去画时就要思考用什么形式表现地域特点。敏感于物,归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技法、语言和符号,探索个体独特的艺术语言体系,面对写生中遇到的自然物态,可以从中领略到造化之美。对于自然的描绘尽量的深入,宁可画过,不能不够。意味的表达要深刻,扑面而来的气息要有现场感才能打动人心。小幅的作品,要求在语言上要丰富,从结构的角度运用点线面的相互配合的同时注意疏密变化,取舍要大胆,把握画面的完整性、合理性和主题性。对于个人的情感因素的表达,应结合眼前的景,瞬间抓住第一感受,形成画面的气息。
分界岭 60cm×97cm 纸本设色2024年
情感抒发是山水画写生与创作联系的重要纽带,主观情感融人越多,画面艺术处理成分越多,图式就越鲜明,山水写生既连接传统,又指向创新,在山水画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创作时把尽可能多的景融到一起,画面中的内容,可能不是某一个地方,需要结合心境来完成的。画面主题的明确表达需要在构图方面下功夫,集中表现主题,省略掉关系中不起作用的部分。重视细节在画面中的呈现,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出现,这要从整体的绘画关系上出发,处理时要注意细节部分与主体部分的协调关系。在写生的过程中已经从自然中提取了一部分元素,在创作时应当理性的继续完成,第一手资料很可贵,从形式上,语言的表达上再入手,理性的再画,感觉是不一样的。
终南山泉图60cm×97cm 纸本设色 2024年
无论作品大或小,笔趣要画出来,不能太尊重客观。在形式和表现语言上突出,更趋向个人符号化,但各部分要协调,语言之间整体协调。画面主题要一直强化,其它的关系以主题为主,不能夺走了主体部分,造成画面分散。细节刻画在关键的部位,要深入进去,多观察。画面平均了要急时向两极拉开,理性的处理画面。画面要团住,整幅的气脉要连贯。各部分的关系不在位置上,不在关系上的时候就假,放不到画面里,融不到一起。画到中间阶段画不下去的时候,要理性的往下画,探索过程中的所得最真实,是自己的东西。艺术创作的规律要遵循,才能有绘画性。既要张扬个性,又要在表现方法上要独立,更要有高度凝练的艺术语言。山水画的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对自然细节的表现,实现由写生向创作的转变,在写生中发掘新的兴奋点和表现语言,是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写生与创作的关系密切,且界限日益模糊,但写生始终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写生的最终目的是创作出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作品,从何等高度去认识和把握它,直接影响到对艺术的认识水平。
西樵云门 97cm×59cm 纸本设色 2020年
强化对自然的认识
走入自然、深入生活,是山水画创作中必须的一个过程,是以自然为观照所进行的艺术表现活动的产物。在自然和体会生活的过程中,明白其中的道理,画的时候才能够将自身的感受表达出来,在行走的过程中把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随时记录于心中。身处不同的地理环境,感受自然的不同意境,不同的地理条件所形成的独特风景,只有在身临其境时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这就是感知自然对于我们艺术想象和表现的作用。带着感情,出来走一走,吸一吸泥土的味道一样,让土地厚重、淳朴的气息印到骨头里去,那才是生活中最真实的东西,感情流露出来的才是感人的。面对同样景,每个人的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用自己的办法去表达,要找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断地行走也是为了保持对生活的探索和创作激情。
西樵幽径 97cm×59cm 纸本设色 2020年
意境表现和主观精神传达,这都是缘于对自然的静悟和观照。艺术上的顿悟是来自长时间的苦求。灵感的到来虽然是偶然性,但里面隐藏着必然,长期积累,艰苦的探索是基石。《说文》中道:“悟,觉也。”对于生活的体验,能够不断加深和丰富对大自然的各种印象,这一印象的积累,无疑会激发其艺术想象力,从而实现艺术创作中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傅抱石先生认为:“‘悟’是客观景物反映到主观意念上,重新组织成艺术形象的重要过程。经过艺术加工的景物,应该比原来的景物更集中,更美。”
枕流古琴 97cm×59cm 纸本设色 2020年
山水画不仅是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更多的是一种“澄怀观道”的思想。“一笔一墨”谈起来容易,做起来的确要付出很多。以笔法墨法描写不同的形象,“用笔”其实也是对自然体悟后物化的表现,将思想与情感通过这“一笔一墨”表达,也能体现出个人的绘画风格及面貌。自然之美在于恒久,更在于不断地发掘,其间多少妙旨亟待今人去领略认知。山水画作层叠更替,传统文化的美在现代更需用细致的手法去描绘。今赘述“自然观”在山水画中的抒发和把控,不为辩说大道理,只为阐明个人的理解和认识。
终南有巨石60cm×97cm 纸本设色 2024年
陕南印象 60cm×50cm 纸本设色 2023年
漩水坪凹地记写 60cm×50cm 纸本设色 2023年
陕南牧歌 60cm×50cm 纸本设色 2023年
诗画陕南 60cm×50cm 纸本设色 2023年
山谷农田 60cm×50cm 纸本设色 2023年
乡村新貌 60cm×50cm 纸本设色 2023年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今日头条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