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门诊遇到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感冒明明退烧了,怎么又开始鼻塞流涕?"
这都是因为在感冒后的关键期护理不到位。
很多家长在孩子退烧后就放松警惕,结果没过多久就出现鼻炎症状。
感冒表面症状消退后的7天,正是预防鼻炎的关键窗口期。此时体内残留的寒湿邪气尚未排尽,脾胃运化能力也未完全恢复。
今天,邀请儿科专家陈治珍主任,分享1个泡脚方,帮助巩固体质、截断鼻炎发展。
有人问,为什么泡脚能预防鼻炎?主要归功于三大作用:
1、驱散残余寒气:足部分布着多个重要穴位,温热刺激能驱散体内残余寒气。
2、强化脾胃功能:配合按压足三里穴位,增强脾胃运化能力,减少痰湿生成。
3、调节气血循环:建议在17-19点肾经活跃时段进行,借助自然界的阳气升发规律增强调理效果,帮助夜间恢复正气。
具体该怎么操作呢?陈治珍主任推荐一个泡脚方
取香薷10g、荆芥穗8g、艾叶10g、藿香8g,加水煮沸后调至38℃左右。
水位需漫过脚踝,浸泡10分钟至后背微汗即可。药液蒸气可先熏蒸鼻腔,缓解鼻塞效果显著。
香薷祛除体表湿寒,荆芥穗疏通鼻窍,艾叶温养经脉,藿香健运脾胃。
整个配方既能清除感冒余邪,又可增强脾胃运化,从根源减少痰湿生成,形成防治鼻炎的双重屏障。
真实门诊案例分享
去年接诊的5岁男孩小明,感冒愈后持续鼻塞半月,晨起喷嚏不断。
观察其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辨证为脾虚湿困。
陈治珍主任开方:党参、炒白术、茯苓、陈皮、姜半夏、炙甘草,配合泡脚。
5天后鼻塞缓解,调理3周后,鼻炎症状消失,至今未复发。
当然,泡脚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用药需要根据孩子体质及舌脉象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