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宝十四年,天下太平。

然而,一场不易察觉的危机...

正在帝国内部扩散…

此时此刻,大唐子民们并不知道,他们正处在大厦崩塌的前夜…



这一天…

长安小吏李善德,买下了他的第一套宅院...

房子不大,地段也不好,去皇城上班要走上小半个时辰…

但是,院子里那棵桂花树,触动了李善德的想象:

到了八月,在院子里铺一条毯子…

毯角用新丰酒坛压住,夫人和女儿端出热腾腾的重阳米糕,浇上一勺浓浓的蔗浆,一家人边吃边赏桂花…



为此…

李善德耗尽积蓄,借贷三百九十二贯,终于买下了这套房子…

然而,还没等到八月,他的人生就发生巨变。



这一天,一道催命符摆在李善德面前:贵妃诞日之前,从岭南运新鲜荔枝进长安。

要知道,荔枝这种水果,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

从岭南到长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想要在变味之前将荔枝运到长安,无异于痴人说梦,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贵妃想吃荔枝,皇帝下了圣旨,那就是天命不可违…

这差事,既然落在了他李善德头上,那他能扛得扛,不能扛也得扛,否则就要人头落地…



话说,李善德这个人,他不懂官场之术,不谙修辞之道…

他这一生熟悉的只有数字,当危机降临时,他唯一能依靠的,亦只有数字。

他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用数学的方法,化整为零,拆解成两个关键变量:

第一, 缩短运送时间。

第二, 延长保鲜时间。







那么岭南距离长安有多远呢?

李善德查得明白...

离开长安后,自蓝田入商州道,经襄州跨汉水,经鄂州跨江水,顺流至洪州、吉州、虔州,越五岭,穿梅关而至韶州,再到广州,全程五千四百四十七里。



他规划出四条路径,有陆路,有水路,有陆地和水路相结合…

此时的大唐,陆路每三十里有驿站…

李善德在每一个驿站,预备快马,以八百里加急接力的速度,最大限度的压缩时间…







保鲜方面…

他砍下整棵荔枝树,保留枝叶,用盐水清洗,以双层瓮(外层和内层之间灌水的坛子)为容器,再辅以冰镇…

最大限度延长了荔枝保鲜的时间…





在李善德的脑海中…

整个运送荔枝计划,仿佛是一个无比复杂的数字谜题…

从荔枝品种的选择,到储存方式的优劣...

从水文气候,到这一路上的交通安全...

从骑手的技术,到骏马的体力...

从各级地方官僚的配合程度,到帝国高层的权力博弈…

无数变量彼此交错,衍生出恒河沙数的天量可能性组合…

在这茫茫概率海洋之中,李善德必须找到最好的概率组合,那是他唯一的救赎之道…





这个故事,来自马伯庸的小说《长安的荔枝》,已经先后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和电视剧…

电影版将在今年7月25日公映,大鹏执导,并饰演李善德…

电视剧版,导演曹盾,主演:雷佳音、岳云鹏、那尔那茜…

电影和电视剧版,均投资巨大,顶级卡司,再加上比较靠谱的主创团队,都很值得期待…



电影版《长安的荔枝》海报



电视剧版《长安的荔枝》海报

电影和电视剧等公映以后我们再聊…

今天先聊聊这个故事本身…

据说,马伯庸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是因为读到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他不禁去想:

荔枝保鲜时限这么短...

跨越五千里的转运之旅究竟是如何达成的?

是谁让杨贵妃在长安吃到岭南荔枝呢?





当然,历史书上没这个人的名字…

但我们知道,一定有那么一个人,或者一群人,他们为了让杨贵妃吃到新鲜荔枝,宵衣旰食,呕心沥血…

于是,马伯庸给这个人取了名字:李善德。



马伯庸写道:

汉武帝雄才大略,一挥手几十万精骑出塞。要支撑这种规模的调动,负责后勤的基层官吏会忙成什么样。

明成祖兴建北京、迁出南京、疏通运河,可谓手笔豪迈,但仔细想想,这几项大工程背后,是多少个小人物在辛苦奔走。

所以说,千古艰难唯做事,一事功成万头秃。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可惜的是史书对这个层面,关注得实在不够多。





除了“底层公务员的辛酸”…

这个故事还向我们展示了:不受约束的权力能够任性到何种程度。

为了让皇帝的女人想上几颗荔枝…

转运5000里,涉及水陆驿站153个…

调用上万人力,耗费银钱高达56720贯…

要知道一棵荔枝树要长20年,这一次就将30亩果园毁于一旦…

几百匹骏马,筋疲力竭,横死途中…

几百名骑手和船夫,在过度疲劳和事故中死伤过半…

马匹到达长安时,李善德七天七夜没有合眼,双眼糊满眼屎,头发全白,脸颊干瘪,全身尘土,活像一具干尸…

那他究竟送到了多少荔枝呢?

只有一匹马和两坛果。

这就是,权力任性的后果…







说起来,所有不受约束的权力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任性。

何为“任性”?

就是:为满足自己的欲望,必须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比如,小孩子通常任性…

因为,小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能理解别人的感受…

这是天性…

但是随着孩子长大,具备了共情能力,慢慢懂得了责任和义务,也就理解了这个世界并不是围着自己运转…



任性,是2-7岁孩子的特征…

如果,一个成年人,还以自己为中心,完全不顾他人感受,任性妄为,想干啥就干啥…

那这个人就是所谓的“巨婴”,迟早要受到社会的“毒打”…



在这个世界上,不受约束的权力最易任性…

因为,将会有一群溜须拍马高手围绕着他,为他建立一个无比舒服的“信息茧房”…

在这个“茧房”中,掌权者认为自己:永不犯错,绝对正确,比任何人都聪明…



比如,唐玄宗就被称为“圣人”…

何为“圣人”?

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等,至善至美的人。

或许,在信息茧房加持下,唐玄宗真觉得自己是个完美无缺的“圣人”…

但事实上,全天下人都知道,他是狗屁圣人,他连个正常人都算不上...

正常人会用几百条人命去换几颗荔枝?





最可笑的是…

在“安史之乱”期间,不仅是唐玄宗觉得自己是“圣人”,就连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两个杀人魔王也称自己是“圣人”…





当一个人拥有了不受限制的权力,他就会像7岁小孩一样…

在他脑子里,这个世上每件事情都与他有关,都要臣服于他的意志…

因为,他是具有最高智慧,最高尚品德,绝对正确,永远不会犯错,近似神仙的“圣人“…

所以,圣人老婆想吃荔枝,这么简单的事情,那就必须办到…

至于要消耗多少资源,要折损多少生命,要付出多大代价,那也轮不到圣人操心…

圣人要办天下大事,下世界大棋,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办荔枝这点小事…

所以,为了搞荔枝,朝廷专门设了一个职位叫:荔枝使。

据不完全统计...

唐玄宗执政时期,除了“荔枝使”,还设了“木炭使”在冬天帮圣人搞木炭...

“花鸟使”帮皇帝搞花鸟...

“糖蟹转运使”帮皇帝搞糟腌的螃蟹…



权力任性,绝不是孤例,而是中国历史上的常态...

比如,另一位皇帝…

宋徽宗喜欢奇石...

只要是被他看上的石头,无论是在深山老林里,或者深水激流中,都不计民力要搬运到南京…

有一次,皇帝看中一块太湖石,高达四丈…

为了把这巨石弄进皇宫,朝廷强征几千艘运粮的船只,役夫数千人...

沿途所经州县,为了让船队通过,拆毁桥梁,凿坏城郭…

宋徽宗的“花石纲”政策,前后延续二十多年,消耗无数银钱和民力...

再加上地方官吏借机中饱私囊,给东南人民造成极大灾难,也成为激起方腊起义的重要原因…





然而,当权力任性到“要用人命换荔枝程度”的时候…

权力,也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

就在杨贵妃吃荔枝的几个月后,大唐天宝十四年11月,安禄山举兵叛乱,惨绝人寰的“安史之乱”爆发…

次年,唐玄宗逃往蜀中途经马嵬驿,禁军哗变,逼玄宗赐死贵妃…

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之下,时年38岁…

只不过...

不知杨贵妃被勒死的那一刻...

相信因果的她...

可曾想起岭南的荔枝,可曾想到自己的死和这岭南荔枝之间,也有那么一些因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