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服药的一个细节常被忽略了,那就是一些特殊剂型的药物如果被随意掰开服用,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疗效,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风险!

临床上常见的5种不能掰开吃的药物,特总结分享如下,其中最后一种,家有小孩的一定要注意看。



1. 控释片

控释片表面有一层激光打孔的半透膜,药物通过小孔缓慢释放,可以维持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血药浓度平稳。

例如硝苯地平控释片,这类药片若掰开或碾碎,药物会瞬间释放,导致血压骤降,引发头晕、呕吐甚至休克。曾有患者因自行掰药,血压从160/100mmHg骤降至80/50mmHg,紧急送医抢救。

2. 肠溶片

肠溶片的外层包裹着耐酸肠溶衣,设计初衷是让药物避开胃酸侵蚀,直达肠道后溶解释放。

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例,其水杨酸成分对胃黏膜有强刺激性。若掰开服用,药物在胃部提前释放,可能引发胃痛、溃疡甚至出血。肠溶衣是药物的“护身符”,切勿破坏。

3. 舌下含片

比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此类药物通过舌下静脉快速吸收,1-3分钟起效,缓解心绞痛。若嚼碎或吞服,药物需经肝脏代谢,生物利用度骤降90%,可能延误抢救时机。

曾有心梗患者误吞硝酸甘油,错过黄金救治时间。正确用法是舌下含服至完全溶解,服药后静坐,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4. 缓释片

缓释片与控释片原理相似,但释放速度可能更灵活。例如硝苯地平缓释片通过微囊化技术实现长效降压。掰开服用后,微囊结构被破坏,药物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导致血压骤降,可能诱发脑供血不足或休克。缓释片的核心是“慢”,掰开即背离了设计初衷。

部分缓释片有刻痕(如琥珀酸美托洛尔),这类药物为微球结构,可按说明书沿刻痕掰开,但不可碾碎。

5. 泡腾片

泡腾片比如维C泡腾片,含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若直接口服,药片在咽喉或食道内崩解,瞬间释放二氧化碳气体可能引发胀气、呕吐,甚至堵塞气道导致窒息死亡。

媒体曾报道一名儿童误吞泡腾片后窒息身亡的案例。正确用法是用100-150ml温水完全溶解泡腾片后饮用,未溶解的药液禁止服用。

结语

总之,药物使用每个细节都事关用药安全,不注意或可带来健康风险,建议用药之前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不随意自行掰药,特别是药名中带“控释、缓释、肠溶、泡腾”等字样的药物需警惕,不明白的一定要咨询专业人士,还有家长朋友,一定要注意如果家里有泡腾片,一定要收拾好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防止小孩误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