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将于今年5月15日至6月底在武汉举办,沪剧《罗汉钱》作为上海戏曲代表入选。5月6日,《罗汉钱》赴武汉会演动员会暨媒体发布会于上海沪剧院举行。这部曾以颁布婚姻法为主题唱响时代旋律的经典剧目,即将携上海戏曲的荣光再赴征程。
动员会现场,程臻、洪豆豆表演《燕燕做媒》片段
动员会在上海市民耳熟能详的《燕燕做媒》唱段中开始。《罗汉钱》以一枚象征封建婚姻枷锁的铜钱为线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青年追求婚姻自主的故事。该剧是沪剧现代戏里程碑作品,由丁是娥、解洪元、石筱英、邵滨孙和筱爱琴五位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1952年10月17日首演于北京市北京剧场,是华东区代表团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的演出剧目之一,获剧本奖、演出奖。剧中传递的婚恋观、妇女解放思想,与当时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进程同频共振。后来该剧被全国各省市不同剧种移植,并被拍摄成方言电影上映。
动员会现场,程臻、吴争光表演《夫妻相商》片段
即将启幕的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被誉为中国南方片戏曲艺术最高水平的盛会。从2017年起,这一盛会便汇聚了沪剧、越剧、淮剧、黄梅戏等南方多个剧种的精华,成为展示戏曲传承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上海沪剧院曾于2019年和2023年两度携精品力作《敦煌女儿》和《陈毅在上海》参演,赢得赞誉。
今年的第四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共有17台大戏、12个折子戏入选,沪剧《罗汉钱》是上海唯一的入选大戏。这一殊荣再度彰显了《罗汉钱》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力。
“《罗汉钱》是沪剧的优秀保留剧目,其中有着沪剧最显著的DNA,它是丁是娥老师的代表作,不仅故事通俗易懂,其中有些唱段也很优美动听,比如《燕燕做媒》的紫竹调等。”上海沪剧院副院长洪立勇认为,此次参与南方片活动,是沪剧艺术走出上海、扩大影响力的重要契机,有助于加强与南方各地戏曲艺术的交流与合作,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沪剧剧种。
《罗汉钱》剧照
此次参加会演的《罗汉钱》由上海沪剧院于2023年重新创排,汇聚了沪剧院三代演员,在剧情、舞美上都有调整和创新。
“从音乐唱腔到人物塑造,《罗汉钱》极富丁派韵味,是每代沪语演员必学的作品。”当代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对记者表示,“作品上演后,全国各个剧种都到上海来学习、移植这部作品。可以说,《罗汉钱》替沪剧打开了别开生面的局面。”经典传承需要与时俱进,导演沈刚透露,新版《罗汉钱》在重现经典唱段和桥段的同时增加了“歌队”形式,夹叙夹议推动剧情。舞美设计也有所突破,三个转台将实现“蒙太奇”移步换景的视觉效果。
《罗汉钱》剧照
据悉,《罗汉钱》剧组已正式进入赴汉演出的冲刺阶段。演出团队将在未来三周内开展多轮全流程响排,从唱腔身段到舞美灯光进行精细化打磨,并将于5月20日在上海外高桥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一次汇报试演,随后便“出征”武汉。
上海沪剧院还将依托SMG七彩戏剧平台的专业资源,对《罗汉钱》各个时期的版本进行梳理及4K修复,并推出“七彩戏剧”专区,同步投放剧目解析、演员访谈、历史回顾等精华内容。
记者:王永娟、施昱辰
编辑:宁平英
校对:耿洁玉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