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沪剧《罗汉钱》作为上海戏曲代表入选第四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

5月6日,《罗汉钱》赴武汉会演动员会于上海沪剧院举行,全体演职人员及沪剧界多位老艺术家亲临动员会现场。


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登台为演员们加油打气。

《罗汉钱》以一枚象征封建婚姻枷锁的铜钱为线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青年追求婚姻自主的故事。

1952年10月17日,丁是娥、解洪元、石筱英、邵滨孙和筱爱琴五位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在北京市北京剧场首演了新派沪剧《罗汉钱》。丁是娥等艺术家以细腻的表演、清新的沪语唱腔,将劳动人民的质朴情感与社会变革的宏大主题巧妙融合。


《罗汉钱》在当时取得的成功也标志着沪剧走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重要剧种。后来的数十年中,该剧被全国各省市不同剧种移植,并被拍摄成沪语电影上映。

《罗汉钱》在1952年的首演恰逢新中国第一部法律——《婚姻法》的出台;而今年5月10日起《婚姻登记条例》的新规施行,恰似跨越时空的呼应——从《罗汉钱》唱响婚姻法的时代强音,到新条例为现代婚姻注入法治温情,传统艺术与当代社会治理的脉络在此交织,一同见证经典剧目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共鸣。


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的结合也成为沪剧的一大亮点。

沪剧院曾于2019年和2023年两度携精品力作《敦煌女儿》和《陈毅在上海》参演,两部作品分别以文化传承与时代命题为经纬,既延续了沪剧的市井烟火气,又以现代舞台美学赋予传统戏曲新的生命力,成为上海文化品牌在全国戏曲版图中的标志性符号。


今年,第四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全国仅17台大戏、12个折子戏入选,而《罗汉钱》是上海唯一的入选大戏。

动员大会上,主演程臻、吴争光、洪豆豆等带来了《罗汉钱》中的经典唱段“燕燕做媒”和“夫妻相商”,醇厚的唱腔、细腻的演绎,将剧中人物的情感与故事娓娓道来。


在未来三周,演出团队开展多轮全流程响排,从唱腔身段到舞美灯光进行精细化打磨,力求重现经典的同时注入当代舞台美学思考。


同时,5月20日沪剧《罗汉钱》将在外高桥文化艺术中心进行公开试演,这既是对上海观众的一次”汇报预演”,更是正式演出前的”压力测试”。


原标题:《演界|全国戏曲会演在即,沪剧《罗汉钱》投入热火朝天排练》

栏目主编:张春海 文字编辑:蒋迪雯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董天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