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车大势已去、新能源布局近乎空白的长安福特拿什么“翻身”?
销售权的混乱变化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以规模换利润”的模式正是其销售权动荡时期产生的结果。实际上,近些年来福特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权布局复杂多变。
起初,由福特中国主导相关事务,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提升市场份额与品牌影响力的计划。在这一架构下,长安福特承担着协同配合的重要角色。彼时,为了整合资源、优化市场布局,福特还主导了合并江铃福特的举措,期望通过资源整合实现1+1>2的协同效应,提升整体运营效率与市场竞争力。
但事与愿违,合并后的效果未达预期。随之而来的是业务架构的再次调整——拆分江铃福特。此后,又成立了NDSD(全国经销商服务发展机构),试图通过这一新的组织架构来优化经销商管理、提升销售服务质量,进而推动产品销售。然而,市场环境复杂多变,这一尝试也未能持续,很快NDSD又被改成福特纵横。
可以肯定的是,频繁的架构调整使得经销商与市场在适应过程中面临诸多困扰,品牌形象与市场稳定性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销售团队与经销商网络在不断变化的架构下疲于应对,难以形成稳定高效的运营模式。
耗资百亿的“滑铁卢”
随着福特汽车销售权在中国市场频繁变动,其首款纯电车型福特电马(参数丨图片)的运营权也被波及。四年前的上海车展,福特正式发布MustangMach-E车型(中文名称“福特电马”),并于当年年底开启交付。
彼时的福特电马被福特中国抱有极高的期望,它与长安福特的联系仅在于生产环节,销售则由蓝色马赫负责,并搭建有相应的直营销售渠道。
即便如此,福特电马Mach-E在中国市场并没有一炮而红,因为疫情、产品、渠道以及定价等,销量十分低迷,上市一年半销售不足万辆。
基于此,2023年8月长安福特宣布全面接手福特电马在中国市场的运营业务,福特电马也成为长安福特旗下第一款纯电动车型。长安福特接手后,福特电马的销售、售后服务及用户运维的运营主体也由福特中国电动车事业部变更为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
从独立直营到合并到长安福特的销售渠道,电马的销量没有如预期中出现提升,反而越来越差。据了解,目前福特电马月销不足百辆,基本是两位数水平。
不仅卖得少,还亏得多。此前长安福特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杨大勇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福特电马我卖一台亏十万,实在亏不起了,只能停了”。
福特电马的失败折射出长安福特对中国新能源市场的误判。首先是定价失误,起售价26.5万元与特斯拉ModelY、比亚迪唐EV直接竞争,但续航、智能配置均无优势;其次是渠道的脱节,福特电马最初采用直营模式,与长安福特经销商体系形成冲突,售后网络覆盖不足;最重要的是品牌认知的割裂,以“野马”情怀吸引燃油车用户,却未触达新能源主流消费群体。
可见,这款被寄予厚望的“电动野马”从诞生起就陷入战略错位,也注定遭遇“滑铁卢”。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如日中天的当下,对于本就处于弱势的长安福特来说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
艾小明的“跨界”困局
在当前全球汽车行业加速向新能源转型的浪潮中,丰田、大众等老牌合资车企早已完成混动与纯电车型的全面布局,长安福特却陷入“起大早赶晚集”的尴尬境地。
其新能源战略长期停留在规划层面,电动化市场近乎空白,直至2023年才仓促成立长安福特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试图借助长安汽车的技术资源破局。然而,长安汽车自身尚处于新能源赛道的蓄力阶段,难以对长安福特形成有效赋能,这场“自救”行动从一开始便显乏力。
虽然,目前消息层面称长安福特正在进行一项新能源车生产线技术改造,总投资达到6.25亿元,为期半年,改后整车年度产能可达到40万辆。该项目或针对此前被媒体曝出的代号CX810新车,即基于长安EPA架构打造的新能源SUV。
但青橙汽车湘福特纵横方面求证并未得到正面回应,可见长安福特在新能源方面的规划依旧停留在外界猜测层面。反观隔壁合资兄弟——长安马自达利用合资体制已相继推出EZ-6、EZ-60两款车型。
管理层面,去年5月拥有20余年制造业与电子消费行业经验的艾小明出任长安福特总裁,福特期望这位“跨界大佬”能凭借企业运营转型经验,推动品牌向电气化、智能化迈进。
但履新近一年,长安福特的销量颓势反而加剧。长安汽车产销快报显示,2025年3月长安福特销量1.83万辆,同比下滑15%;一季度累计销量4.78万辆,同比锐减14%,且连续三个月呈现销量下滑态势。
对比2024年同期分别39%和24%的增长数据,艾小明接手后品牌销量反而陷入更深的“泥沼”。曾经的明星燃油车型也风光不再。蒙迪欧月销量在5000辆左右波动,探险者、锐际等车型同样难复往日辉煌。
与此同时,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的崛起,正以雷霆之势挤压传统燃油车市场。长安汽车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自主品牌销量占比高达86.6%,新能源销量同比激增62%至19.4万辆,而合资板块贡献率已不足10%。
在母公司战略重心转移的背景下,长安福特在集团内部的地位愈发边缘化,未来发展方向迷雾重重。若不能在新能源转型与产品布局上实现突围,这个曾经的合资巨头或将在时代浪潮中黯然退场。
显然,艾小明这位“跨界者”接手长安福特后虽然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希望,但长安福特在中国市场复兴的道路上依然面临着“饮鸩止渴”式的盈利隐患、福特电马的亏损困境、国内销量持续下滑以及新能源布局空白等诸多棘手问题。
要想实现复兴,长安福特需要在产品创新、市场策略、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否则,其在中国市场的前景将愈发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