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忙,没关注芜湖戈律师事件。此前,偶尔看看朋友圈,看到所谓的声援文章,看看标题也就随手翻过去了。因为,我此前被他们蒙蔽过,今后决不会再被他们蒙蔽。“天天上一当,当当不一样。”真能做到这点的,是纯种傻子。更因为,我不相信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说的义正严辞、写的慷慨激昂;但这些东西,有多少是猜测的,有多少是道听途说的,又有多少是经过加工的,无从判断,更懒得判断。
今天早晨起床,看到四川大学韩旭的稿子:“我们都被芜湖的戈律师给骗了。”被骗已经够“傻”;“傻”再拿出来散播,是更傻;自己被骗还再邀上别人,并美其名曰为“我们都”,是“傻彻底”了。
戈律师的事件先期是这样的:
戈律师在一起职务犯罪的辩护中,提出芜湖监委存在留置不当、刑讯逼供可能等问题。由此当地司法局拟对戈律师进行处罚。
戈律师的事件后期是这样的:
戈律师说,司法局并不是要对他进行处罚,而只是向他了解一下开庭情况,提醒注意法庭发言用词、庭审礼仪和情绪表达等。
另外,更重要的是,戈律师的事件中期是这样的:
戈律师把先期的情况透露给一群人,这群人发帖进行了声援。记得声援文章的题目都取的挺霸气的,包括:律师的法庭发言豁免权不容侵犯;芜湖准备废除刑事辩护制度;等等。
戈律师事件的“先期”状态,经由这个“中期”声援,变成了“后期”发展。所以,韩旭说:“我们都被芜湖的戈律师骗了。”我看,韩旭文章的评论区又是一片反噬的潮水,纷纷过来指责谩骂戈律师。韩旭对这些指责和谩骂还做了精选。
事情的真实情况,以及各方谁是谁非,我不知道。我只想借这个事,谈谈做好律师的几个素养:
一是,以什么材料为基础评价法治事件?法治新闻和法治事件层出不穷,各种奇事怪事林林总总。每个人都会有想法,也会做出自己的评价。怎么评才是真正的评?“不加一丝猜测、没有一毫加工、不带一点人云亦云。”
以戈律师为例:他先期说的情况就不符合上述标准。“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有证据证明的,就拿出来说话;没有证据证明的,就闭口不提。”对于执法司法程序内,涉及到执法司法规范的重要问题,就更应该这样。
什么是刑讯逼供可能,有没有证据证明?什么是留置不当,有没有法律依据?没有证据和依据,而又容易引起公众浮想联翩的发言,你说完拍拍屁股走了,你给办案机关弄的一身骚,由谁埋单?这种发言,当然会受到反噬。
如果拿这个问题,先问问戈律师,韩旭他们还会不会被骗?
再以韩旭他们的所谓声援文章为例:
我看韩旭写了篇:“律师的法庭发言豁免权不容侵犯”。咱参与写的刑诉法,对“法庭发言豁免权”这个这么重大的权利,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举个相反的真实案件为例:我上次到海南讲课,海南有个案子,被告人很恶,法官有一个材料一份文书不给他逐个核对。他就只说一句话:“XX妈”,辱骂法官。海南当地律师问我,这怎么办?我说:“这该训诫,处罚;情况严重,可以依照扰乱法庭秩序罪办。”
如果把这个被告换成是律师,韩旭还要求豁免权吗?
二是,站在什么角度评价法治事件?我常说:“硬币都有两面,世界上也没有只有一面的道理。”有人批评我,这该是法官思维,不该是律师思维。我不知道法官和律师的思维,有什么区别。但我知道的是,事实只能以一种状态呈现,那就是“客观”。只讲一面理的,因不客观而不真实。不真实怎么能立得住呢?
不真实的说法和情况,别说闯过严格的、森严的、各方都参与的司法程序,连我的眼逃脱不掉。当然,还包括韩旭的眼。这不,韩旭义愤填膺的写了“我们都被骗了!”还把辱骂戈律师的评论都作了星标。
三是,以什么为坐标评价法治事件?法律写满了世间百态,布满了各种利益,唯独没有写的只有两点:一是人心,二是人追求利益的心理过程。
把握人心,就是坚持利益标准和利益导向。
以广遭诟病的刑讯逼供为例:
刑讯逼供不能说完全没有,但一定很少。因为案子是公家的,而刑讯的责任是自己的。办不下案子,顶多是无能;刑讯了,是违法犯罪。这是第一层利益。
我接触过很多当事人,无论是民事的还是刑事的,但到目前,基本上没碰到过把事情和盘托出的情况。都是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说,哪怕是胡编乱造,哪怕是与其他坚实的证据存在无法调和的冲突。这是第二层利益。
办案人员的利益要求不能刑讯,当事人的利益要求不能说真话。这种情况下,案子怎么办下去?那就是在刑讯和侦查技巧间掌握一个合适的度的问题。所以,在刑讯和法条上写的侦查方法之间,还有一大片模糊地带。对这些地带,不能贴“可能刑讯”的标签,只能靠坚实的证据说话。谁拿“可能”说话,不仅不会被采纳,反而会受到耻笑和攻击。这是该掌握的第三层利益。
再以韩旭前后变脸的文章为例:
先是以豁免权这些大帽子打芜湖监委,再以无耻等标签削戈律师。这前后矛盾的做法,还是出于利益。大帽子压办案机关,就像他自己说律师该有的,“有骨气、有担当”;小标签骂戈律师,就像他自己文章标题里写的“我们都被骗了”!
说到底,还不是“利益”二字吗?
前面讲了这么多,归根到底,只说了一个主旨: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有十分证据说十分话。很多时候,因为拿不到十分的证据,所以只能说一分的话。又因为只说一分的话,而不够慷慨激昂和不能吸引眼球,所以逼得很多人“有一分证据也说十分的话”。
但另外九分的证据出来了,你怎么办?
“别钻过头去不顾腚。大腚小腚都得顾上。”
因为,没有腚就没有头,更没有整个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