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第35个全国助残日,主题为“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昨天,以“科技赋能 关爱融合”为主题的浦东新区第三十五个助残日活动在周家渡街道举行,全区首个街镇版阳光关爱中心也在周家渡街道正式启用。
科技是改变残疾人生活、助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浦东新区作为全国首批、上海唯一的科技助残重点地区,正凝聚多方合力打造全国科技助残的示范标杆。为推进浦东科技助残工作,新区以坚持“技术创新”与“场景应用”双轮驱动,构建多层级、阶梯式科技助残场景体系,加快推动前沿技术转化应用,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公平惠及更多残障人士。
活动现场,“浦东科技助残(康复)联盟”正式成立,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上海健康医学院康复学院、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数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成员单位,将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之间的交流对接,共享“信息、经验、成果和资源”,推进“科技助残”生态形成。
为推动科技助残成果更精准对接实际需求,新区残联选拔了热心助残事业、对高科技、智能技术有兴趣的残疾人代表组建了一支“科技助残体验官”队伍,后续将深度参与产品研发、功能测试、服务评估全流程,以第一视角反馈真实需求,促进产品优化和应用。
现场,联盟成员单位在内的多家科技公司展示的各类助残产品,让体验官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体验官叶先生是一名肢残人士,在展示“机器手”的摊位前停留了很久。“随着科技发展,这些设备给我们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如果能有更多的这种产品提供给我们残疾人,能够大幅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从去年开始,新区残联积极探索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并与周家渡街道联合开展街镇版残疾人关爱服务中心建设试点,致力于为社区残疾人就近提供更好的康复、生活和社交环境。昨天,全区首个街镇版阳光关爱中心在周家渡正式启用。新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联合街道、高校和科技企业等,在周家渡街道阳光关爱服务中心率先探索落地“科技助残15分钟生活圈”,融合“硬科技”和“暖服务”,构建“展示-体验-适配”的社区版全流程服务链应用场景,为社区型科技助残产品落地应用助力,后续还将探索把全区资源延伸到更多街镇,让更多残障人士共享科技的关爱。(章磊)
(来源:浦东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