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伏天有点不一样,总共就30天,头中末伏各10天。从2015到2024年,连续十年中伏都是20天,今年可算短了。
7月20日入伏,农历六月二十六,按老说法这算“晚入伏”。“早入伏雨连连,晚入伏旱干田”,今年伏天雨水估计少。入伏头天是双日子,母伏到了,闷热天气肯定少不了。
立秋后第九天进末伏,秋包伏来了,“秋老虎”怕要发威。
三伏天基本全在闰月里,热气往后拖,后期得防高温持久战。这样的伏天对咱庄稼影响可不小,得提前琢磨应对法子。晚入伏意味着作物生长期正碰干热,玉米抽穗得多喝水。
母伏闷热,大棚种植的乡亲得注意通风,别让蔬菜“中暑”。秋包伏带来的“秋老虎”,会影响晚稻灌浆,得提前浇好水。东北种大豆的,伏天虽短,也得防着午后突然的雷阵雨。
南方种水稻的,伏旱厉害时,该抽水灌溉就别等,别盼着老天下雨。老辈人看云识天气的法子还是有用,早上红云密布,晌午可能下暴雨。不过咱也得结合科学,比如用遮阳网给果园降温,比土办法更有效。
储备物资很关键,塑料布、水管、草木灰,都得提前备在仓库里。
大棚支架要加固,别等台风来了才着急,那时候可来不及。
玉米地要是积水了,赶紧开沟排水,不然根泡烂了收成就完了。
叶面肥得备好,伏天作物吸收快,喷一喷能抗住干热天气。我个人觉得,伏天虽难挨,但咱提前把准备做足,庄稼就少遭罪。
有些乡亲可能犯愁,这么多事从哪下手?
其实列个清单最清楚。现在就该检修灌溉设备,看看水泵能不能用,水管有没有漏。大棚薄膜有破损的,赶紧补,别让伏天的太阳晒坏了苗子。
村头老张去年伏天没防好干旱,玉米减产了两成,大家可别学他。伏天热是热,但只要咱把地伺候好了,秋后准能多收几袋粮。“伏天热不狠,秋粮难稳囤”,老祖宗这话一直都在理。
咱庄稼人靠天吃饭,但也得主动跟天气较劲,不能干等着。留个问题给大伙,你们家往年伏天最头疼的是啥问题?
评论里说说。最后再提醒,伏天干活注意防暑,早上下午多干,中午别在地里晒。
现在就行动起来,把护田的招都用上,等着收个好庄稼!伏天短但热度不减,咱准备足了,就能把天气的影响降到最低。
记住了,提前防比事后救强百倍,庄稼好了,日子才更有盼头!
伏天考验咱庄稼人,只要用心应对,啥天气都难不倒咱们!伏天虽难,办法总比困难多,大伙一起加油,把地种好!等秋后粮食入仓,咱就知道现在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伏天护田别偷懒,多流点汗,多收点粮,日子才会更红火!
最后说一句,关注咱们,后续还有更多护田小妙招分享!伏天30天,护田要抢先,早行动,秋来笑开颜!标题:三伏缩至30天!
农时遇干热,这些护田招赶紧备2025年三伏天总共30天,头伏中伏末伏各10天。
今年7月20日入伏,农历六月二十六,属于“晚入伏”。
老话说“早入伏雨连连,晚入伏旱干田”,今年雨水可能少。入伏头天是双日子,母伏到了,闷热天气估计少不了。
立秋后第九天进末伏,秋包伏来了,“秋老虎”或发威。三伏天基本在闰月里,热气易往后拖,得防后期高温。这样的伏天对庄稼影响大,咱得提前想好应对办法。
晚入伏时作物生长期碰干热,玉米抽穗得保证水分。母伏闷热,大棚蔬菜要通风,别让它们“中暑”了。秋包伏的“秋老虎”,会影响晚稻灌浆,水得浇及时。
东北种大豆的,伏天防午后雷阵雨,别让地面积水。南方种水稻的,伏旱时别等雨,该抽水灌溉就赶紧。老辈看云识天气的法子挺管用,早上红云多防暴雨。
不过也得结合科学,比如用遮阳网,降温更有效果。
储备物资很重要,塑料布、水管、草木灰都备起来。大棚支架要加固,台风来了再弄就来不及了。玉米地要是积水,赶紧开沟排水,别让根烂掉。
叶面肥备好,伏天喷一喷,作物抗干热能力强。我觉得老辈的经验加上科学办法,护田更有把握。有些乡亲犯愁不知从哪下手,列个清单就清楚了。
现在就检修灌溉设备,看看水泵、水管有没有问题。
大棚薄膜破损的赶紧补,别让太阳晒坏了苗子。
村头老李去年没防好干旱,玉米减产了,大家记着点。
伏天虽热,把地伺候好,秋后准能多收几袋粮食。
“伏天热不狠,秋粮难稳囤”,老祖宗的话没错。咱靠天吃饭,但也得主动干,不能等着天气好转。大伙往年伏天遇到最麻烦的事是啥?
评论里说说呗。
伏天干活注意防暑,早晚多干,中午别在太阳底下晒。赶紧行动起来,把护田的招都用上,等收个好庄稼!
伏天短但热度高,准备足了,就能减少天气的影响。记住提前预防最重要,庄稼好了,日子才有盼头!
伏天是考验,咱庄稼人用心应对,啥困难都不怕!伏天别偷懒,多流汗多收粮,日子才会更红火!
关注我们,后续还有更多护田小技巧分享!伏天30天,护田要趁早,早行动,秋来收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