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下旬,多地进入夏收夏种关键期,偏偏暴雨预警接连响起来。南方不少稻田刚插完秧,北方冬小麦正灌浆,这场雨来得让人揪心。“立夏小满雨水多,田里庄稼怕涝着”,老辈人传下的农谚,这会儿最应景。
广东不少农户发现,连续暴雨让地里积水排不出去,玉米苗都开始打蔫儿。东北部分地区虽说雨少,但低温跟着冒头,刚出苗的大豆苗怕被冻着。咱农民靠天吃饭,可不能干等着老天爷“开恩”,得主动想办法。
先说排水这事,南方稻田得赶紧清沟渠,把田里积水放出去,别让庄稼泡烂根。北方种大棚蔬菜的乡亲,得检查大棚骨架是否牢固,别让大风吹翻了棚顶。有经验的老农会在菜地周围起垄,这土办法能挡一挡漫过来的雨水,挺管用。
不过光靠土办法不够,还得结合科学法子,比如给受灾庄稼补点叶面肥。
农技站这时候该派上用场了,他们能根据不同作物给出具体补救方案。有人可能犯难:“家里劳动力少,这么多活啥时候干完?”其实村里可以组织互助队,哪家先受灾就先帮哪家,团结起来效率高。
还有人担心:“要是后面再来几场暴雨,之前的活不就白干了?”这就得提前做好预防,比如在低洼地块提前挖好排水主渠,别等雨来了抓瞎。去年河南有个村子,就是提前修了排水渠,暴雨来了庄稼损失少了一大半。
咱农民最知道农时不等人,错过这几天,可能影响一茬庄稼的收成。我个人觉得,现在关键是行动要快,别等灾害来了才后悔没准备。
不同地区情况不同,东北防低温得考虑覆盖地膜,南方防涝得疏通河道。家里有果树的乡亲,记得检查树干是否松动,暴雨后容易倒伏,得赶紧加固。
草木灰这老法子在防潮上挺好用,撒在菜地四周,能减少土壤里的潮气。
但要是遇到大面积受灾,该找保险公司就找,提前买了农业保险能减少损失。现在这个节骨眼,每天都得盯着天气预报,知道啥时候下雨心里才有数。
村里的大喇叭也该响起来,及时把天气消息和应对法子传给每家人。可能有人会问:“这些办法真的有用吗?万一不管用咋办?
”其实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多试试几种,总能找到最适合自家地的招儿。
最重要的是别慌,咱们祖祖辈辈和天气打交道,总有办法渡过难关。最后说句实在话,现在赶紧动手清沟渠、查大棚、备肥料,比啥都强。
要是实在拿不准,就去镇上农技站问问,他们比咱懂得多。农时不等人,天气再难,咱们也得把这茬庄稼护好了,这是咱农民的本分。
记住,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咱们肯操心、早动手,就不怕老天爷“使坏”。
接下来这一周很关键,大家赶紧行动起来,别让暴雨耽误了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