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缺乏传承性,导致各类高校在起名字或者改名字时,都只是单纯地为了提高知名度。只要能吸引到学生报考,大学的名字可以改得非常夸张。

比如某些重点大学启用新名字后,后面会有大量普通本科高校陆续进行模仿,希望能借助名校的光环,让自己也能提高知名度。这种结果很容易导致自己的名字变得不伦不类。

通过查看教育部公布的高等院校目录表,小鱼老师发现有4所高校的校名都非常相近,而且都是位于东南西北四个不同的方位,确实让人感到非常惊讶。

但是这四所大学的实力却是相差甚大,高考录取分数线分差能超过150分,4所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也是天差地别,所以学生们务必要看清楚再报考,否则会很吃亏。



中国名字最相似的4所大学

根据以往网友投票的结果来看,中国本科高校里面名字最相近的4所大学,分别是东华大学、南华大学、西华大学和北华大学。网友们都集体调侃目前就缺一个“中华大学”。

如果单纯从名字判断,大家很难发现这四所高校的实力差距,这结合这些高校的发展历史和国家定位分析,才会发现实力非常悬殊,下面小鱼老师就跟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第一所东华大学,位于上海市。东华大学创建于1951年,时名华东纺织工学院,由交通大学纺织系、私立上海纺织工学院、上海市立工业专科学校纺织科合并而来,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改革开放以后,华东纺织工学院升级改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7年被确定为211工程大学。由于市场经济时代到来,中国的纺织行业逐渐走向没落,中国纺织大学的名字已经不再适应社会需要。



因此,中国纺织大学当时再次申请改名,当时已经无法再保留“中国”字样,最终内部讨论,才改名为东华大学,逐步发展成为综合性高校,甩掉“纺织”两字给学校发展带来的影响。

作为国家评定的全国重点大学和211工程大学,东华大学2025年在软科版排行榜里面,全国排名74。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纺织科学与工程获得A+,位列全国第一。

第二所南华大学,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学校当年由中南工学院和衡阳医学院于2000年合并而来,迫于各种无奈,最终被迫模仿东华大学的名字,改名为南华大学,这也是高校改名失败的典型例子。

作为湖南省综合性的省属重点高校,南华大学在和研究和医学研究领域都有较强的实力,2025年软科版高校排行榜,学校位居全国187名,属于普通一本高校水平,在湖南省内有较大影响力。



第三所西华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学校由四川工业学院、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2003年合并而来,当时发展成为综合性高校,最终模仿前面两所高校的名字,改名为西华大学。

作为四川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西华大学属于比较靠前的普通公办二本高校,在省外招生基本都是以普通本科为主,没有超过各省的特控线或者一本线,主要优势集中在机械和师范等领域。

第四所北华大学,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学校当年由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于1999年合并而来,成为吉林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高校。

由于北华大学整体规模庞大,各种机构较为臃肿,加上地理位置较差,学校的名字有没有识别度,导致学校在全国的知名度都较低,在全国都是属于普通二批招生。

4所大学录取分数和学生就业,天差地别

这4所高校里面,东华大学是国家211高校,加上学校地理位置优势明显,2024年在全国理科的平均分数线达到586.4分,文科分数线达到592.1分,在211高校里面都属于中上游水平。

南华大学主要在各省普通一本招生,录取分数线通常都是比一本线或者特控线高10分左右,理科录取分数线区间在520分-550分之间,核技术类专业分数线最高,达到560分以上。

西华大学高考录取分数线在一本线附近,在全国录取区间为480分-530分,主要是工科专业和师范专业分数较高。北华大学分数线在公办二本里面属于中等,在450分-500分之间。

四所高校高考录取分数线不同,意味着学生在就业方面同样会存在巨大差异。东华大学毕业生主要到交通银行、上海汽车集团、海康威视、上海大众、中建集团等世界500强工作。



南华大学毕业生主要是到中国核工业集团及其下属单位、湖南省内各级医疗机构工作。而西华大学毕业生主要到制造业以及教育行业工作,相对来说,就业质量已经没有那么高。

北华大学的毕业生同样是到医疗基层单位、教育行业工作,在吉林省工作比例较高,整体来说,就业质量一般,这一点也是跟学校的分数线相适应。

综合以上情况来看,以上4所大学的定位以及毕业生就业方面都有差异,各地学生在报考前一定要看清楚,避免填错高考志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