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大学的校名题写,伟人绝对有优势,很多知名的大学校名都是出自伟人之手,诸如我们最熟悉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安徽大学”等等,但是,“山东大学”却是一个例外。

为啥是例外呢?因为“山东大学”现在这个正在使用的校名,是取自一封信,而这封信是伟人亲笔书写的,同时,也得到了伟人认可的。

而正是这个校名,却完美地取代了舒同和华岗所题写的“山东大学”,众所周知,舒同的书法,也是自成一体。

山东大学,这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近日因换帅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一变化无疑为山东大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预示着学校将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而在这个时刻,书法爱好者们也对校名的变迁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山东大学”这四个字,作为学校的标识,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目前,我们所熟知的校名是由毛主席亲笔题写,这四个字以其独特的“毛体”风格,将书法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赞叹不已。

然而,关于“山东大学”校名的题写,还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最早的“山东大学”校名,其实是出自华岗先生之手。华岗先生的书法,以其端庄大气、刚柔并济的特点,为校名赋予了一种庄重而典雅的气质。

继华岗先生之后,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任主席舒同先生也曾为“山东大学”题写过校名。舒同先生的书法,以其雄浑豪放、气韵生动的风格,为校名增添了一种磅礴的气势和独特的韵味。



让我们首先沉浸在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山东大学”这四个字的艺术魅力之中。这四个字,每一个都充满了动感与力度,但当它们组合在一起时,却展现出一种和谐的平衡感。这种平衡,既体现了毛主席书法的深厚功底,也彰显了其独特的审美追求。

“山”字在四字之中尤为引人注目,它的第二个笔画倾斜度之大,几乎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这种大胆的倾斜,不仅赋予了字以强烈的动感,更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向上的势能。而“山”字的最后一笔,以一个带有切面的点结束,这种处理手法,既清新脱俗,又与众不同,给人以全新的视觉体验。

“东”字的最后两笔,不仅在呼应上达到了和谐,更在结构上显示出了巧妙的平衡。特别是最后一个笔画,它书写在竖笔之上,这种布局既大胆又合理,让人不得不佩服毛主席在书法上的高超技艺。

“大”字的书写同样充满了力量感。横笔倾斜而上,展现出一种不可阻挡的势头。而撇笔的造型,更是突出了字的力度与结构之美。最后的那一点,虽然看似简单,却与“山”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形式上的呼应,增强了整体的协调性与美感。



在这幅书法作品中,“学”字以其传统的草书形态呈现,它不仅自身展现出草书的灵动与流畅,更巧妙地与上方的“山”、“东”、“大”三字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平衡与和谐。这种平衡,正是书法艺术中追求的整体美,体现了字与字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呼应,彰显了书法的深层要义。

而舒同先生所题写的“山东大学”,则以其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舒体”风格,给人以深刻印象。他的笔触圆润饱满,将圆笔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每一笔都透露出一种从容不迫的大气与优雅。这种独特的表现力,使得“舒体”在众多书法风格中独树一帜,令人赞叹不已。



华岗先生所题写的“山东大学”,对于许多朋友来说可能较为陌生,但其作品却以其碑帖融合的精湛技艺,达到了书法艺术的高妙境界。这四个字,不仅在结构上严谨方正,更在气质上展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这种气质无疑能够赢得广泛的认可与赞赏。

在线条的运用上,华岗先生的书法作品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灵动之感。每一个字都显得格外端庄,仿佛蕴含着一种不可动摇的力量。这种力量,既体现在字的形态上,也体现在笔触的力度上,使得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正大光明的气象。

值得一提的是,华岗先生在某些点画的处理上,巧妙地融入了隶书的笔意,虽然波折起伏不大,却赋予了作品一种别样的韵味。尤其是“山”和“学”两个字,在笔墨的运用上显得格外浓重,为观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令人印象深刻。

通过对比华岗、舒同以及毛主席所题写的“山东大学”,我们可以发现,每位书法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尽管如此,我个人更加偏爱“毛体”书法,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了我心中的最爱。



书法艺术的精髓,在于它能够通过笔墨的流转,展现出书写者的情感与思想,以及对美的独特追求。无论是华岗的碑帖融合,舒同的圆润“舒体”,还是毛主席的“毛体”,它们都是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学习。



虽然舒同,华岗的题写,都非常精彩,但是,和伟人的“山东大学”相比,还是逊色不少,伟人的这四个字,既有楷书的端庄大气,又有行书的自然流畅。

同时,伟人的这四个字,还有一种非常严谨,严肃的感觉,让人一上眼就喜欢,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呢?记得分享你的看法和见解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