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凤凰花开,高校就业季的号角再度吹响。在“毕业即面临百万同赛道竞争者”的现实压力下,许多学子在考研、考公、校招的三重漩涡中辗转,焦虑于简历石沉大海、offer遥遥无期。然而,也有部分高校凭借精准的行业对接与扎实的就业布局,将“就业难”破局为“就业稳”,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走出一条独特的突围之路。
就如近日,南华大学正式启动了2025届核产业特岗订单定向班的招生工作,计划面向湖南招收153名学生,涵盖核工程与核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10大王牌专业。而核产业特岗订单定向班学生毕业后,就可直接入职中核集团核心成员单位,享受正式编制待遇,能实现从校园到央企的无缝衔接。
据了解,南华大学的核产业特岗订单定向班是与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从2023开始合作开办招生,且每年都有数十名学子直接签约中国核工业集团,实现100%精准就业。这种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深度绑定的模式,如同为学生定制“就业保险单”,让家长和学子在选择专业时,多了一份对未来的笃定。
当然,作为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多部委共建的行业特色院校,南华大学可不止在核工程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就业优势。根据该校最新就业质量报告,其2024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达90.03%,在省属高校中稳居前列。
其中,除了定向班是“精准制导”的就业利器,还有另一张就业王牌则是体制内。在“考公热”依旧持续的当下,南华大学通过校招渠道直接叩开体制大门,能够助力超21%的毕业生进入医院、卫健委、核能研究所等体制内单位,足见其在行业资源整合上的深厚积淀。这些稳定且富有发展前景的岗位,不仅为学子提供了安心的职业起点,更成为其长远发展的优质平台。
顺着就业数据再往下看,该校近四成毕业生扎根湖南,既是因为本土产业升级带来的工程机械、新能源等高薪岗位蓬勃涌现,也是因为本地企业对南华人才培养的高度认可。
目光转向省外,该校另外还有超三成的毕业生奔赴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区域等经济活跃地带,在多元文化与繁荣经济中寻找发展契机。这种不盲目追逐“北上广神话”、更注重地域发展潜力的选择,折射出当代学子务实的就业观,也印证了南华大学对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
同时,在就业单位性质的分布上,南华学子也展现出了“多元适配”的竞争力。57.52%进入民营企业,以扎实的专业能力在市场浪潮中勇立潮头;22.96%签约国有企业,既有定向培养的“近水楼台”,更有凭实力突围的校招佳绩;11.03%投身医疗卫生领域,依托南华大学深厚的医学底蕴。
尤其是作为南华大学“金字招牌”的核工程类专业,毕业生被中核、中广核等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争相纳入麾下,不仅起薪优厚,更有机会参与国家重大核工程,将个人职业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
而亮眼数据的背后,自然少不了南华大学“全链条” 就业服务的持续发力。其不仅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开展订单式培养,让课程设置紧跟产业前沿,学生在校园中即可接触真实工作场景;还将就业指导贯穿大学全程,从职业规划咨询到模拟面试实训,为学子量身定制求职攻略;更积极拓展校内外招聘渠道,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多元选择中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
以该校不久前举办的2025届毕业生春季综合双选会为例,230余家来自能源、计算机、医药等领域的企业携12000余个岗位齐聚校园,热门行业摊位前人头攒动,现场达成就业意向人数1200余人。这样优质就业平台,让学子在求职时拥有更多选择权,也让企业为争夺人才各展优势,实现多方共赢的良性互动。
在“双一流”光环之外,南华大学用实实在在的就业数据证明:高校的价值,不仅在于学术高度,更在于为学子铺就通往理想职业的坚实阶梯。对于广大考生而言,与其执着于名校头衔,不如审视一所学校的专业特色与就业落地能力。特别是当核工程、医学等王牌专业成为“就业保险箱”,当定向培养与多元平台搭建起职业发展的高速路,南华大学这样的高校,无疑在“性价比”的考量中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