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有知名教授博主发帖,今天接到通知,分配到自己名下应负责的5名本科生就业推荐,还有3人未签订就业协议,要求6月10日前保证90%签约率的基本任务完成。

异常苦恼,年底扣发绩效事小,如此制度已延续五年又看不到尽头才是有苦难言!文科本科生就业如同李白的《行路难》。



这名教授质问,教师何来丰富的社会资源?不说论文等要求,光每年几万的科研经费任务就够受的。那些机关管理岗的小千人为何不承担就业任务,就因为他们是掌握规则的制定者?
如果本科生是我一人带出来的,我也不冤;问题是几十个教师集体完成的。如果本科生的学费管理岗没有沾光,我也无怨,问题是他们每年核算的收入普遍比教师要高,却不分担本科就业任务。
天道苍苍,地老天荒。谁能主持公道?

此帖一发,迅速引发网友关注和热议。有网友表示,学生好不容易考入大学,毕业之时老师帮忙找工作也没什么问题吧。帮学生找工作过程中了解的情况,也可以反馈到人才培养环节,作为人才培养优化调整的参考。如果一个专业的学生就业极差,这个专业也没有办下去的必要了,没有了这些专业和学生,也就不需要这部分老师了吧。

也有网友认为,老师只需要做好自己传道授业的工作,其他不欠学生什么,学生成功后感谢老师的有几个?师生关系不是师徒关系。

  • 关于文科生就业相对于理科生,显得更难,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近日,有媒体就发布了专题文章《文科生就业难,困境如何打破?》。



文章指出,文科生就业难是当下国人科学信仰和职业道德欠缺在文科教育上的集中体现。说得具体点,因为文科教育相比理工科教育来得“软”,不少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等对文科教育“大放水”,导致文科教育质量全面下降,文科生的就业竞争力薄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从高校人才培养角度看,我国几次高校扩招的重心大多放在了文科专业,原因就在于开设文科专业具有“投入少、速度快”的特点

1997年,我国本科层次的文科生与理科生之比为31.2∶68.8,而至2021年,这一比例已达到51.9∶48.1,这在客观上导致文科生生源质量的相对下降。同时,高校对文科教育的各项措施却未相应跟上,文科毕业生总体质量不高也就成为不争的事实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2024届毕业生一共1187万人,其中博士生12.58万人,硕士生105.07万人,普通本科生444.60万,学历贬值严重。而其中文科生占比近40%,但是就业签约率不到理科生的一半。



可以预见,今后什么文学、法律、绘画、行政这些专业,有很多可以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以后就业机会少而且工资低。当今文科生,基本全是产品经理、UI/UX设计,运营、客服、HR这些岗位。



理科主要胜在了专业性强、实用性高上。文理的差别也在于此,理科重视因果逻辑和科学道理,文科则更偏向精神艺术和创造层面。

我们要承认其大方向和立足点有差别,科技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都需要大量的高品质的理科生,促进社会的发展。某一段时代的使命是开疆扩土,某一段时代的使命是安居乐业,某一段时代的使命是星辰大海。

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学历大贬值时代已经来临了,而且首先发生在文科领域。“艺术类、政法类、财经类的学生都出现过剩”。

而大学毕业踏入社会,这才只是开始。大学生就业的心态就显得很重要。首先,找到一份工作养活自己,不要想着马上改变家庭,这是个长远计划,而你的人生发展更是你原生家庭改变的一部分。

其次,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并坚持用几年的时间去了解并掌握这个行业的规律性,分阶段给自我定位,划分阶段性任务并完成。

总之,只要不迷失方向、不失去自我,以饱满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越努力越幸运!加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