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一篇文章,真实故事计划发布的,题目是《高中文科老师,开始无人可教》。

这里面记录了一位历史老师的尴尬,他这里面举了一个26岁的高一历史老师,夏宇,闲得发慌。

夏老师在云南昆明一所省重点分校的高中,带三个班,每个班一周两节课,一周一共6节课。

他每天的平均工作时长不足半天,一天两节课80分钟,最多时一节,更多的时候一节课都没有,上完课就能下班。



所以夏老师平常的时间非常空闲,但是空闲给他带来了一种恐慌,有一种要失业的感觉。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明显。现在大学文科专业大幅度缩减,为了能考上学,高中大部分学校的孩子都选择物理。

尤其对云南来讲,实行的是3+1+2高考模式,其中的那个1就是物理和历史2选1,而大多数人都选择了物理。

物理班非常多,它的原因也很明显。举一个例子,2024年云南文理分科最后一年,理工类考生19.5万人,文史类考生16万人,但是在录取上,理工类一本上线人数4.8万,文史类只有1.4万,所以按概率上来讲,文科生上一本的难度是理科生的三倍。

现在文科能报的志愿越来越少,上线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所以这些学生都开始不学历史了,开始卷物理



我们在这里提出一个设想,新高考模式下,如果历史这么不受欢迎,那么历史学科可不可以退出高中的学科之一,成为一种通识性的学科?

现在的情况是,为了考大学,学生选择了物理,放弃了历史。

对于这些学生来讲,历史只不过是为了让他们参加学业水平。考试拿到最后的高中毕业证,除此之外别无用处。

而现在大学面临着文科专业的关闭潮,也就意味着在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当中,历史学科可能都不会那么受欢迎,尤其在3+1+2这种高考模式之下。



把历史学科变成通识学科,不参与的高考当中有以下几个好处:

第一,学生的学习压力变小,历史课更多的可以起到通识教育的功能,帮助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当中赢得一点轻松的氛围。

第二,培养学生的文科素养,人类是需要文科素养的支撑的,这也是为什么百家讲坛经典诗词能够火爆。

第三,解决历史老师的就业问题,也为了弥补这个课程,把历史变成所有班级的必修功课,就像体育、信息技术一样,这样既保证了这个学科的延续性,又保证了不会失业,还保证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说白了,现在的社会高速发展,更多的需要理工类的人才。

文科生所报的专业有限,即便是学成归来能找到的好工作也很有限,所以就不妨放过历史,也放过这些学生。

时代在发展,在变化,我们就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做出改变。历史有它的重要作用,但是不必每个人都成为历史的研究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