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梦洋在山东工商学院进行专场招聘。受访者供图
五月天,繁花似锦,校园里处处可见拍毕业照的身影,也时常遇到穿梭招聘会找工作的毕业生们。
山东工商学院2020年毕业生从梦洋对这些场景很熟悉。掌握了蝗虫养殖关键技术的他如今已成功创业,在刚刚忙完一批蚂蚱食品的加工后,他马不停蹄地从山东泰安赶回母校,向学弟学妹们抛出就业橄榄枝,为毕业生提供30余个岗位,育才与反哺“双向奔赴”的美好故事在这所高校生动上演。
从梦洋在养殖大棚内。受访者供图
创业启蒙
1997年出生的从梦洋有着与很多同龄人不同的稳重内敛。他出生在滨州无棣一个农民家庭,朴实的生活没有抑制他的创业梦想,还为他日后的创业增添了很多新奇点子。
2019年,正在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就读的从梦洋,积极参加学校创新创业学院的创业项目,从不缺席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每次都坐在前排的他,认真记录创业导师分享的要点,那些创业成功的人物和事例总能激发他澎湃的热情,点燃他对创业的渴望。
在学校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上,从梦洋闯入决赛。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同进入决赛的9名同学大多将考公作为职业方向,唯有他坚定选择创业。最终他获得了大赛第二名,评委劝他慎重选择创业项目的话语,非但没有浇灭他的热情,反而在他未来的创业路上成为警示牌,提醒着每一次决策。
本科毕业后,从梦洋顺利考上研究生,读研期间他的创业想法日渐成熟。
2021年下半年,在一次科研考察时,他接触到了蝗虫养殖业,从小生活在农村的经历,让他对农业项目情有独钟。随即,他前往山东潍坊、河南商丘、海南昌江、云南禄劝等地认真考察。后来,从梦洋结识了一个合伙人,两人是老乡,又都对蝗虫养殖项目充满兴趣,一拍即合。
这年冬天,两人凑齐启动资金,搭建起76个大棚作为养殖基地。然而,35天后,因技术问题,80万元资金血本无归,首次创业遭遇重创。
接待参观嘉宾。受访者供图
突破难关
从梦洋却没有气馁,迅速调整状态重新出发。
“创业就是这样,不会一帆风顺,要有面临打击的心理准备。”意识到种苗繁殖、喂养技术等环节存在问题后,从梦洋查阅大量资料,并通过反复试验改进孵化和喂养技术。
“第二茬养殖时,我给76个大棚配置了十二三名养殖工人,实时监控温度、湿度等棚内环境,精准把控投草料的时间。那段时间,我常常凌晨往返大棚,生怕温控、湿控出现问题导致减产,在大棚坚守了三四个月,体重减了20多斤。”从梦洋回忆。
这个年轻人的努力终有回报——养殖项目不仅突破技术瓶颈,而且提高了繁殖率,以往北方地区蝗虫养殖一年只能达到四茬,现在他们已经实现一年五茬,大大提高了营收。
生产技术实现提升后,从梦洋又在销售环节遭遇难点。“经销商压价太狠,所以几茬销售后,我决定延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等下游产业。”从梦洋说,为研制出美味的蚂蚱酱,他们熬坏多口铁锅,最终收获满意成果。
从梦洋在山东工商学院进行专场招聘。受访者供图
归来招聘
创业过程中,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专业导师马立强一直是从梦洋的精神支柱。每当面临决策困惑,从梦洋总会向老师请教,每次交流都能让他重燃信心。
“他是我见过最坚毅的孩子,每次想做什么事都能做成,考研、创业都很成功。”马立强评价,尽管不懂蝗虫养殖技术,但从梦洋大学时期展现出的“有想法”“靠谱”特质,让他坚信自己的这个学生必将成功。
2022年,从梦洋成立食品加工坊;2023年,扩大养殖面积,并于当年10月成立山东总公司;2024年,增设深加工食品产业链……如今,从梦洋创办的中蝗食品供应链(山东)有限公司已在德州、宁津、济宁开设3家分公司,蚂蚱生鲜、蚂蚱串、预制菜、蚂蚱酱等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至韩国、泰国等国家。仅去年一年,蚂蚱串的销售额就超过6000万元。
“我的创业热情从母校开始,学校浓厚的创业氛围将我带到了这片广阔天地,所以我也要为母校做点实事。”临近毕业季,从梦洋重返学校,参加专场招聘活动,面向毕业生提供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行政管理、电商运营等专业岗位30多个,同时设立产学研实习基地,为学弟学妹们提供锻炼机会。
从梦洋在山东工商学院进行专场招聘。受访者供图
“遇到困难是正常的,但要始终坚定内心的选择。”从梦洋在现场向学弟学妹们介绍,自己探索养殖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无数次在养殖基地的观察试验,才奠定了现在技术不断突破的坚实基础。
从梦洋表示,他希望招进公司的人要有想法,更要踏实肯干。据了解,此次有近20名毕业生达成初步意向。
“梦洋师哥向我们介绍公司下一步发展规划的时候,谈到企业将秉承社会责任,以‘联农惠农,以农兴邦’为己任,推动农业养殖行业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农户与消费者,这种助农、惠农的坚韧深深打动了我;并且这是年轻人的创业项目,有闯劲儿有情怀有前景。”高瑞是该校工商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所学专业符合公司岗位要求,他相信自己能在这片广阔天地中尽情翱翔。
回顾山东工商学院历年“毕业季”,创业成功的往届毕业生回母校开展校园招聘的暖心场景频频出现。他们归来招聘,不仅为毕业生提供了初入社会奋斗的舞台,也为自己创业初期的事业找寻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他们头脑里谨记着母校恩师的谆谆教导,将一同在学校外的天地里尽情闯荡。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