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要不要长期吃?

我之前发过一篇文章,说身体有自愈力的能力,药物只是帮了一把,把脾胃、肾功能拔正了,就能自我运作。

又在世上没有神医那篇说了,只有人有正气、遵医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ai亦可医。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翻翻前面的文章。

有得医的关键是“有正气”,所以才有了“天之大宝只此一轮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说法。

但是无可奈何的是,人的一生就是从阳走向阴的过程,加上饮食不节,情绪压力大,加班熬夜等,人还没老呢,就有多种问题 。

年轻时阳气足,睡一觉就恢复过来了,它不会马上显示出来,但容易疲倦、乏力、头晕、精神不振,现代医学说是亚健康状态,我把这种暂时不发作的状态叫做“偏”,身体健康就是阴阳平衡啊,亚健康就是偏离了健康,偏离了阴阳平衡。

《内经》让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让你恬淡虚无。这样阴阳才能平衡,但我们早上不起,晚上不晚,欲望还很多,就是偏离了健康的道路,离健康越走越远。

如果把人的元气比如一个煤气管道,有一个进气口,有一个出气口,外带一个阀门。

每天都要煮饭炒菜,就比如我们每天都思考、吃东西、工作,这些都是损耗我阳气、精气,所以损耗是必然的,损多损少就看阀门是不是开得太大。

所以才需要进气口每天补充正气,比如我们每天都吃饭,每天都在走路,在出气的同时也是进气。如果进气(脾胃、肾功能好)的多,损耗的少,煤气就有剩余,人就不容易生病。

如果进气(脾、肾功能不好了)的少,偏了,就容易生病。怎么加气?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中药去帮忙调脾、肾等。

比如说你的精气很亏,正气很虚,我们通过进气管给你往里补,那么出气管这一边同时也在出气,补的及时,体内的精气、阳气就足一些,就足以让你更能消耗,那么你的寿命就更长,身体就更舒服。如果你出气管出的很多,进气管很少,或者甚至进气管不进的话,那么这个煤气管道就空了,人就没了。

比方说,广东人老说湿气重,气虚,老是咳嗽、失眠,身体不舒服,我们用药去除湿热邪气,去除痰,症状会缓解,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饮食,情绪导致气滞,或者气虚,还会不断的产生痰瘀,湿气又开始有了。

因为脾是生湿之源,而脾胃功能是随着年纪增长越来越弱的,湿气又生成就是必然的。

又生成之后,我们是不是还要再吃药呢?

不吃药的话,我们还可以干嘛?晒太阳、坚持走路、温热饮食,艾灸是不是也是一种“进气”的方法?

我们也见过一些人,平时都不怎么保养,有什么都忍着,什么都熬着,也不想办法改善生活习惯,年轻时体力也还行,但是一生病就是一个大病啊,甚至就是ai症,然后很快就走了。这样的患者今年遇到很多例。

特别是很多时候用机器检查,没发现什么结节、阴影、肿块,不需要去切,就以为没病,但胃就是不舒服、就是咳嗽、就是失眠,这时是身体在提示你,你偏了,不健康了,我们改善一下生活习惯或食疗或药疗,在进气口加点气,健康就会离你更近。

这不就是中医治未病的思路吗?身体有强弱,脾胃、肾等经过调理恢复了,就不用中药帮助了,如果底子太差呢,进气得慢,就要中药帮一把。具体还是那句话,看你的阳气剩多少。

中药不像治高血压一样,每天都要吃药来降压,但要保持有气进,就得定期保养,为什么要一直扶阳?人的一生都要与疾病抗争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