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汶川地震后,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捐款捐资重建汶川,在央视晚会上,有这么一个人当场将捐款数额增加了一个亿,并表示要为灾区建震不倒的学校。



这数字掷地有声,可更让人忘不了的,是他临时加价时的眼神,那不只是钱,那是命里带来的情。

其实,在此之前,他已经在汶川发生地震后第一时间捐出了一千万,前后一共捐出1.1亿,他就是被誉为钢铁大亨的张祥青,更是被网民称为“中国最具社会责任感的民营企业家”。



可正是这么一位企业家,却在45岁时因病去世,回看他的一生,如同钢铁一般,用钢铁意志铸就传奇人生...

那个夜晚,他失去了全世界

其实,张祥青也曾经历过地震,1969年,他出生于河北唐山丰南区丰南镇,而他经历的那场地震,正是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唐山发生里氏7.8级地震,震中位于唐山丰南一带,那年他才7岁。

7.8级的晃动,不是新闻里的数字,是他心里天塌地陷的真切感受,那一刻,他的人生被彻底改写。



唐山大地震共造成24万余人死亡,其中就包括张祥青的母亲和其中一个哥哥(张祥青兄弟姐妹九个),而张祥青则在母亲的臂弯中存活了下来。

在被从废墟里刨出来时,小小的他惊呆了,甚至忘了哭,脑子里一片空白,家破人亡,这四个字的分量,是不到8岁的他在瓦砾堆里用撕心裂肺的方式学会的。



震后的日子,像是从炼狱走进另一个炼狱,缺吃少穿,他和许多同龄的孩子一样,光着脚丫子在满是瓦砾和玻璃渣的地上走,每一步都像针扎一样疼。

更痛的,是眼睁睁看着亲人因为没有及时治疗而离去,张祥青的父亲也在这场地震中受重伤,一百天后不幸离去,这种无力感,在他心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苦难没有将他彻底击垮,反而像烈火锻打着一块顽石,他得活下去,为了死去的亲人,也为了还在的家人,自那之后,他和地震结下了梁子。

张祥青的大哥已经成家,于是,张祥青就跟着哥嫂生活,不过,他并没有将一切负担都压到哥嫂身上,而是自己靠双手养活自己。



12岁那年,他辍了学,并开始捡破烂、打猪草等等,他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那些日子里,他摸爬滚打,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因为是地震孤儿,在15岁那年,张祥青受政府的照顾,进了当地的一家钢厂,15岁的他成了厂里最小的学徒工。



这是一份稳定的工作,也是他从泥土里站起来的第一步,1987年,靠着政府发放的地震孤儿救济款和自己的努力,他盖了房,有了自己的小家。

两年后,他和同乡张荣华结婚,这个勤劳朴实的女人,成了他生命里最坚实的后盾,为了让日子好过点,小两口走向了创业营生。



他们开了一家豆腐店,卖早点、做豆腐,每天的生活都是起早贪黑的,靠着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到1991年,他们就有1万元的存款,这便是别人口中的“万元户”。

但张祥青心里那团火没熄灭,他想要的不止于此。



摸爬滚打,炼就钢铁帝国

听说倒腾废钢能赚钱,张祥青敏锐的察觉到了机会,他把家里的摊子交给妻子打理,拿着1万元的全部家当以及从家人手里借出来的八千,一头扎进了这个行当。



没有经验,不了解市场,结果可想而知——第一笔生意就赔了个精光,朋友们都劝他趁早收手,免得越陷越深。

可张祥青却认准了废钢有市场,这个跟钢铁打交道的行当,也许就是他的路,妻子张荣华也站在他这边,没有一句抱怨,只是默默地支持和鼓励他。



1993年,在同行朋友的帮助下,他的废钢生意终于有了起色,当年就盈利了三百万,这一下翻了好几倍!

有了启动资金,他开始迈更大的步子,将脚踏入了实业这个领域内,1998年,他租下了倒闭的集体钢铁企业,成立了自己的公司,1999年又在别的县租赁了一家倒闭厂。



到了2001年,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天津一家大型冶金企业停产寻求转让,他只用了14天调研,就拍板拿出2.8个亿买断,他看中的是那紧挨着港口和高速公路的绝佳地理位置。

事实证明了他的眼光,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后,像一列高速列车一样飞速发展。



公司逐步发展为涵盖烧结、炼铁、轧钢的全产业链企业,不到十年,它就成了民营钢铁行业的巨头。

2003年投资6.9亿元升级设备,年营收达11亿元,2005年销售额突破154亿元,位列天津民企榜首,2007年销售额达285亿元,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心系苦难,只因曾身在其中

事业成功,财富滚滚而来,但张祥青没忘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他心里始终装着那片废墟,装着那些在地震中逝去的和幸存的人们。



所以当2008年汶川地震的消息传来,他几乎是本能地做出了反应,地震第二天,他在天津,看到新闻立刻召集董事会,吩咐财务准备1000万,当天上午就亲自送到了红十字会。

但这还不够,他心里那份对地震的切肤之痛,对孤儿的感同身受,像火山一样要爆发,于是,就有了募捐晚会上那一幕:拿着3000万的牌子,在后台悄悄问妻子能不能再加7000万。



站到台前,他一把“抢”过话筒,声音颤抖着喊出那句:“我还要再追加7000万!帮助灾区建震不垮的学校!”

这一个亿,是他对当年那个7岁地震孤儿的救赎,是对逝去亲人的告慰,更是对国家和社会养育之恩的最高回报,在他心里,国家和社会是“父母”,回报是理所当然。



他不能让汶川的孩子们再经历他当年的绝望和无助,妻子张荣华也是唐山人,同样经历过地震的残酷,她懂他,所以无条件支持。

未曾忘本,直到生命尽头

张祥青的慈善,并非始于汶川,早在发达起来后,他就持续不断地捐款:为家乡治河修桥,为非典出力,为生病的职工募捐,资助贫困学生……多年累积,早已超过千万。



他常说,经历过生死的人,对名利看得很淡,他做这些,不是为了名声,只是希望那些同样经历灾难的人知道,他们不孤单,因为有像他这样的“亲人”在。

这份感恩,是他最大的财富,可惜天妒英才,多年的拼搏,掏空了他的身体,一些劳累留下的伤病,在他身上累积。



2014年8月9日,张祥青突发心脏病,经过全力抢救后没有挽救回他的生命,45岁的张祥青永远离开了,他用生命写下了传奇,而那些在震后站起来的人们,是他最好的纪念碑。

即使斯人已去,但他的妻子以及荣程集团仍在传承他的职责。



参考资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