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各位调解员的协调和耐心调解,帮我解决了困难。”近日,通过“三所联动”纠纷调处机制,一起因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引发的劳动争议纠纷在宝山区罗泾镇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的协同调解下握手言和。仅用数日,这场持续8个月的纠纷被高效化解,这是罗泾镇激发和延伸“三所联动”成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
工伤争议起风波
2024年8月,柯某因工伤旧伤复发申请病假,病假期满后,公司多次通知其返岗或调整至其他适宜岗位,其始终未予回应。2025年4月,公司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限期要求搬离宿舍,柯某采取过激行为表达不满。双方多次协商未果,矛盾持续升级。
“三所联动”破僵局
为防止矛盾纠纷进一步升级,罗泾镇司法所了解相关情况后,迅速启动“三所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镇调委会“金阿姨调解工作室”引领作用,全面介入纠纷处理。
调解工作室派出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调解员仔细了解事件经过,针对双方矛盾症结,与柯某和企业负责人进行“背对背”沟通,明晰双方诉求,并从情理的角度,安抚双方情绪。面对柯某,调解员主要从企业在其初次工伤后主动安排治疗、态度诚恳等方面加以劝解,引导其理性表达诉求。面对企业一方,则从柯某旧伤复发确属履职期间遗留问题、生活困难等方面加以引导,企业表示愿意对柯某作出一定金额的补贴。
调解员和律师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应承担的法定责任,提出“法律适用规则+企业自愿补助”分层方案,既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旷工解除)的适用刚性,又以人道补助填补劳动者工伤复发未及时合理申报鉴定的个人疏漏。
在调解员、民警和律师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下,柯某与公司均自愿退让一步,经司法所和派出所共同制定调解方案,同意由公司向柯某发放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并出于人道主义作出合理数额的补偿,双方达成和解。这起持续八个月的劳动争议纠纷,由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枫桥经验”谱新篇
此次纠纷化解彰显“三所联动”机制的多维价值:派出所筑牢稳定底线,遏制矛盾升级;司法所搭建协商平台,贯通法理情融合路径;律师事务所提供专业支撑,让调解结果经得起法律检验。
在罗泾镇“三所联动”纠纷调解室内,“怒气冲冲”变为“一团和气”的故事还在不断上演。下一步,罗泾镇司法所将继续深耕“三所联动”机制,切实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到实处,不断优化多元协同治理模式,以法治引领解民忧,以温情调解暖民心,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更多基层治理智慧和力量。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和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宝山参加“沪派江南”特色村落营造试点设计主题展
宝山区新增241套“电子警察”,具体点位在→
宝山开通两条免费就医专线,破解北部居民“看病难”
通讯员:徐婧
编辑:潘乔雨
资料:网罗泾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