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在重庆市璧山区广普镇白鹤村,合璧津高速公路的建设让这个静谧的村庄热闹了起来,但同时山林土地纠纷与赔偿矛盾也接踵而至。驻村第一书记、璧山区司法局三合司法所所长王有华成为“调解专家”,凭借专业法律素养与“将心比心”的调解智慧,一年内化解50余起纠纷,涉及金额110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能。

2023年5月,王有华驻村伊始,恰逢高速公路建设攻坚期,因征地赔偿问题,村民与施工方纠纷频发。面对村民徐云千因1.9亩林地赔偿争议多次抗议的难题,他连续两个月组织5次协调会,以“背对背调解法”平衡法律与情理,最终促成5.5万元赔偿协议,施工得以顺利推进。“王书记说话公道,我们信他!”徐云千的认可道出群众心声。当村民万来宇与万田宇为了一扇窗户争执20年,甚至大打出手时,他14次登门释法析理,动员双方子女参与调解,用800元补偿金终结积怨。“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王书记断得明明白白!”万田宇感慨道。

“调解不是讲法条,而是讲人心”。针对村里留守老人多、文化水平有限的现实,王有华总结出“情法双解法”,既要解开“法结”,更要化解“心结”。他带着笔记本走村串户,在田间地头倾听诉求;将《民法典》编成方言手册发放;用党员大会、院坝会剖析典型案例;同时联合镇派出所、司法所建立矛盾排查机制,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村支书李建国说:“现在村民遇事第一反应是找‘王司法’。”

扎根一年间,王有华将新时代“枫桥经验”化入乡村肌理,他指导村调委会建立专项排查机制,围绕高速公路建设、土地流转等重点工作提前介入,成功预防多起“民转刑”事件。如今,白鹤村的调解经验已成为璧山区乡村治理的样板,而王有华也继续在田埂间奔走,用法理与温情续写着“和事佬”的守护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