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5年授衔前夕,罗荣桓元帅对着一位将领的评衔表犯了难。

这人在解放初期曾手握十万重兵,相当于兵团司令的等级,并且他在解放东北中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意外的是,也正是这位将领,在之后的几年里竟然连降五级,最终只成为了一个小旅长……



难以做下的决定

1955年,距离大授衔的时间所剩无几,总干部部的工作人员们也开始对最终的评衔工作进行收尾。

而在此之前,大家一直拿不定主意的个别将领的评衔问题,也拿到了明面上讨论。



像是刘子奇将军,他在红军时期便已经是师长了,按理说符合上将的标准, 但坏就坏在他在之后的十六年中一级未升,到解放后期还是师长。

像这种特殊情况就不能按照一般的标准进行评定了。究竟该给刘将军授予什么军衔,大家专门进行了一次讨论。



最终,在综合了他的资历、军功以及品行后,大家一致同意给他授予少将。

除此以外,让大家感到头疼的还有一位将领,他就是曾克林同志。

他的资历并不低,在红军时期他最高做到了团级干部,抗战时期担任过十六军分区司令员。



而他的高光时刻就是在解放时期。他是率部进入东北的第一人,为后续我军在当地建立根据地抢占了先机。

除此以外,他在短时间内还将手中的2000兵力扩大到了十万,相当于一个兵团级别的干部了。当时他的部队在全军都是数一数二的。



原本按照这样的功绩与能力,他授予上将甚至是大将都是有可能的,但他之后的经历却让人大跌眼镜。

在解放时期最重要的三年中,他的职务竟然一降再降,直接降为了旅长。



这种现象实在太不正常。众所周知,在解放战争中,第四野战军的规模最大,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总兵力已经高达一百五十万人了。

兵力越多就意味着编制越大,将领们的发展空间也会非常充足。

当年很多年轻的战将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提拔起来的,像是韩先楚、钟伟等将领。



而曾克林原来还是韩将军的上级,他不升也就算了,但竟然接连降了五级,这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众人在翻看他的履历表时,也并未发现他犯过什么错误,怎么就降了这么多呢?

考虑到其中或许有什么难言之隐,于是众人决定直接交给罗荣桓元帅处理。



罗帅在得知此事后也有些为难,因为他也不了解曾克林当年的个人情况。

在一番慎重考虑后,他认为此事非同小可,于是决定请示中央的意见。

巧的是,中央领导们对于曾克林的情况却是非常了解。



虽然曾将军在革命时期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不可否认的,但他后来发展得不如意也是事出有因。综合来说,他只能称为少将。

罗帅等人怎么也没想到是这个结果,在经过深入了解后,他们才恍然大悟……



艰苦的从军路

曾将军出生在江西赣州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深受地主阶级的压迫。饱尝磨难的他从小便萌生了反抗的念头。

老蒋发动政变后,全国各地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十六岁的曾克林便也加入了农民队伍中。



1929年,他正式参军,成为了红三军团的一名连指导员,开始跟随彭老总南征北战。

由于作战勇猛,战功赫赫,不久后他便被提拔为了红二十八军第三团参谋长。

此后他又陆续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攻战斗、长征等重大军事行动,为部队立下赫赫战功。



抗战开始后,他又被任命为平西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冀东军分区参谋长等职,为地方的根据地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抗日胜利后,他遵从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率先带领两千名士兵北进,成为了挺入东北的第一人。



之后,在苏军的配合下,他接管了沈阳、锦州等重要城市,并接收了日伪军建造的军火库,缴获了日军遗留下来的大量武器和装备。

之后,他趁着部队兵强马壮之时,又开始大力收编地方势力。



由于彼时国军主力还没有出关,以至于曾克林毫不费力地便将兵力扩大到了十万之众。

而他此时的级别也相当于后来的兵团司令了。

1945年9月15日,他与苏联代表乘坐飞机直达延安,并通过电报给正在重庆谈判的毛主席与周总理汇报了东北的情况。



当时他已经将我军兵力扩张到十万余众,还有武器装备丰富等情况都详细做了报告。虽然他说的是事实,但实际上他还是过于乐观了。

中央以为东北形势一片大好,于是便直接推动了八路军数万主力部队进入东北。

然而,等众人抵达目的地后才发现其中的问题。



首先就是武器问题,当时曾克林说是“武器遍地”,于是后续部队在行动时大部分都是轻装上阵。

结果,苏方却临时改变了主意,他们将多数装备都移交给了国民党。这就导致我军装备出现了短缺的情况,甚至有的战士连枪都没有。



后来国民党主力过来后,我军几乎是处于挨打的一方。所幸后来黄克诚带着一支全副武装的部队赶到,才给了我军喘息的时间。

还有一点就是所谓的十万兵力问题。

当时曾克林将军收编的地方部队几乎是来者不拒,像是一些不怀好意的以及军心不坚定的全都被收进了队伍中。



如此庞大的队伍,我军根本来不及改造就被派上了战场。

而又因为我军在最初的几场战斗中打得并不好,这就导致部队中大量的人逃到了国民党那里。这样一来,我军的兵力便被大大削弱了。

除了情报上的失误外,曾克林将军在战场上表现也不是太好。



在新开岭战役中,他作为三纵司令员参与了指挥。但由于指挥失利,让我军一开始陷入了危机,后来还是韩先楚将军接过军权才力挽狂澜。

在锦州战役中也是如此,由于他的战术失误,导致部队首次进攻迅速溃败,东野首长亲自批评他是“战术呆板”。



后来他便被调任辽南军区司令,之后又陆续降为7纵副司令员、44军副军长,最终成为了旅长。

相比之下,韩先楚将军在接任了3纵司令员后便将这支部队打出了“旋风部队”的威名,他也更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



而也正因为在之后出现的一系列失误,曾将军最终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相比之下,韩先楚将军在接任了3纵司令员后,便将这支部队打出了“旋风部队”的威名,他也更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

最终,韩将军凭借着出色的战功得到了上级的赏识,一跃成为开国上将。



不过这并不代表曾将军对国家的贡献不多。在建国之后,他陆续担任了战车师师长、空军航校学员以及海军航空副司令员等职。

他是唯一一位横跨海、陆、空三军的开国少将。由于政绩出色,他也被军中誉为“全能将军”。这样有着大功的将军,值得受到国家的赞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