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大西南之后,刘伯承辞去了在西南的一切职务。本来中央是让他担任参谋长的,但他拒绝了,反而投身于军事教育工作,并一手创建了南京军事学院,自己担任院长兼政委。七年多的时间,他为军事教育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1954年7月1日,南京军事学院招收了52名兵团以上高级将领入学,时间为3年,这在我军指挥院校史上是首次。其中有五位在1955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第一位是陈锡联
陈锡联是红四方面军出身,14岁就参加革命,在红军时期,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他担任过师政委,也做过副师长,因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被誉为“小钢炮”,李先念曾称赞他“打仗数第一”。
在抗日战场上,他曾率领129师769团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打出了129师出兵的第一场漂亮胜仗。此后,他又接连担任第129师385旅副旅长、旅长,太行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期间,他继续在刘邓首长麾下,31岁就担任了纵队司令员,后又成长为兵团司令员,并参加了解放大西南的作战。
1950年起,他担任了军委炮兵司令员。后来,他成为了第一批进入军事学院的学员,毕业后,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
第二位是韩先楚
韩先楚是红四方面军出身,也是徐海东的老部下了,他曾和刘震(后来授衔开国上将)分在了同一个班,班长是陈先瑞,也是开国中将。他从一名普通士兵逐渐成长为高级将领,不过直到长征到达陕北,他仍然是一名营长。一直到1936年,韩先楚才升任为红军的师长。从时间上来看,这个时间相对已经很晚了。
抗战开始后,韩先楚是副团长,不过凭借着优秀的指挥才能,他一步步成长为旅长。然而,在1941年他回了延安,这多少影响了他后来的升迁。
到了东北战场,韩先楚仅是第4纵队副司令员,可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的能力展示。到东北战略反攻的1947年9月间,已被重用为第3纵队司令员。他曾长途奔袭威远堡,为自己赢得了“旋风司令”的美名。
1948年,第3纵队改称第40军,仍隶属东北野战军,韩先楚任军长。部队南下途中,他又担任了兵团副司令员,并且率部一路解放了海南岛。
建国后,他又马不停蹄参加了抗美援朝,担任副司令员,可惜因为身体因素,在1953年回了国,任中南军区参谋长、解放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
1955年,韩先楚去了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担任了福州军区司令员。
第三位是刘震
刘震是红四方面军出身,军长徐海东的老部下,他和韩先楚也是这个时期的战友。长征后,他也担任过师政委。
抗日开始后,刘震担任115师第344旅688团的政治委员。部队奉命开赴抗日前线,先后转战晋东北、冀西和晋东南。随后又担任团长,奉命到冀鲁豫边区开展斗争。他也由政工干部改任军事指挥员,成为文武双全的虎将,后来刘震由八路军调往了新四军,同样打出了威名。
抗战结束后,刘震和师长黄克诚率部开赴东北,他也是最早成为纵队司令员的一批。期间,他率领的2纵打得敌军望风而逃,被誉为“东北猛虎军”。全军统编后,他又担任了第14兵团副司令员兼39军军长。
新中国成立后,刘震改行了,虽然还在军队,但投入了空军工作岗位。没多久更是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司令参加了抗美援朝。
1954年10月,刘震去了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57年7月军事学院毕业后,他受命组建空军学院,并兼任空军学院院长和政治委员。
第四位是李天佑
李天佑年仅14岁就到桂系名将李明瑞部下当兵。后来更是跟着张云逸等人,参加了百色起义,走上了革命道路。因为表现突出,成为了特务连连长。李天佑以勇敢闻名,胆子大而著称,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师级干部。
抗战开始后,李天佑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后来代理343旅旅长,率部参加开辟晋西南抗日根据地。不过后来因伤去了苏联,错过了大部分抗战。他的高光在解放战争,整个解放战争时期,李天佑的战绩是相当辉煌的,在东北他把1纵打造成了震惊敌胆的攻坚劲旅,他也成为了组织指挥攻坚的名将。
1948年,第1纵队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李天佑担任军长。后担任第13兵团副司令,率部南下,参加了渡江等战役,为全国解放立下赫赫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李天佑就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主要负责广西的剿匪。1954年,李天佑去了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57年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毕业后,出任广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后来更是代理司令员职务。1962年,调到了总参工作。
最后一位是杨得志
杨得志也是战争年代的一位猛将,立下了赫赫战功。他是一位老井冈,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抗战时最年轻的代旅长,也是赫赫有名的“三杨”之一。在革命战争的炮火硝烟中,杨得志是人民军队的一员虎将,“作战勇敢,敢打硬仗、恶仗、苦仗,关键时刻过得硬,顶得住、上得去、拿得下。”
抗日战争胜利后,杨得志任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1和第2纵队司令员,后升任华北军区第2兵团(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司令员。
建国后,杨得志率领第19兵团入朝参战,率部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秋季防御作战,其中最惨烈的上甘岭战役也是在杨得志的指挥下打的。他也是继彭老总以及邓华之后的第三位志愿军的司令员。
回国后,杨得志去了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并兼任该系主任。1955年,他被任命为济南军区司令员,不过因为他正在学习,由王新亭代理司令员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