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万毅前往西柏坡参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这是他人生中首次见到毛主席,他紧张得不知所措。在会议期间,大家都是凑够十个人一起就餐。有一次,万毅因为稍微迟到,餐桌上已坐满了人,只有毛主席旁边有一个空位。万毅决定坐在那里,毛主席瞥了一眼他,笑着开玩笑道:“万毅同志,你可算是张作霖的‘余孽’呀!”



毛主席为何如此戏谑万毅呢?他又是怎样回应的?

万毅于1907年8月8日出生在辽宁大连市金州区四十里铺,父母为他取名万允和。当时,家乡已经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他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对人民的种种欺凌与压迫。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年幼的万毅对日本人产生了深深的仇恨,长大后怀揣着强烈的民族情感,决心投身抗日救国的事业,加入了张作霖的军队。



1925年春天,万毅考入了东北军陆军士兵教导队第四期,队长正是未来东北军的领导人张学良。四年后,万毅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并凭借卓越的成绩荣获第一名毕业。他的成就让张学良十分高兴,赠予万毅一块怀表和一把指挥刀作为奖励。随着东北易帜,张学良成为了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万毅的职务也随之水涨船高。



在随后的几年里,万毅先后升任了第二十旅二十团少校副团长,并以张学良的副官身份,陪同张学良前往南京拜见蒋介石。张学良宣布服从蒋介石的领导,少校以上的军官们也都加入了国民党,万毅自然也不例外。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军被迫退居关内,许多中下级军官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表达了强烈的不满,纷纷要求重新打回东北。此时,万毅通过地下党员刘澜波的引导,开始对时局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思想也逐渐进步。



1936年,张学良破格提拔万毅为627团的中校团长,年仅29岁的万毅成为了东北军最年轻的团长。就在同年9月18日,万毅带领部队举行纪念“九一八”国耻日的游行,演唱抗战歌曲,并批驳了蒋介石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论调。



然而,在一次与政训员的冲突中,万毅毫不犹豫地教训了一个撕毁抗战宣传壁报的少校政训员,甚至在知道该政训员是蒋介石派来的人员后,仍然不为所动,给了他一记耳光。尽管此事最终引起蒋介石的不满,但张学良为万毅出面力保,使得他保住了性命,尽管蒋介石给他记了一笔。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发动了“西安事变”,将蒋介石软禁。事变和平解决后,万毅率领部队准备迎击蒋介石派来的进攻部队。由于万毅对张学良拘禁蒋介石的方式表示不满,认为他过于重义气,最终被蒋介石的部下缪征流扣押。



抗战爆发后,万毅被任命为第五十七军112师336旅672团团长,参与了江阴保卫战和南京保卫战。战斗中,万毅常常冲在最前线。战事败退后,万毅渐渐开始对国民党的前途产生怀疑,正是在这时,周恩来的两位巡视员张文海和谷牧找到了他。经过深思熟虑,万毅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3月11日,万毅正式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中共特别党员,并在随后的战斗中屡建战功。一次,他指挥第六七二团与第六六七团合力发动突袭,成功打败了日军,敌军的武器弹药散落一地。此后,万毅在合肥烧毁日军机场,破袭津浦路,活捉日军少将,屡次击败敌军。



1940年,万毅得知五十七军军长打算投降日本,便联合爱国战友实施了“九二二锄奸”行动,将其驱逐,粉碎了这一投降行为。尽管这一行动广受赞扬,但蒋介石依然不满,以“通敌叛国”的罪名将万毅关进了监狱。



1942年,万毅逃出国民党控制区,投奔八路军,开始了新的抗战历程。在滨海支队,万毅屡次亲自带队与敌人作战,因一次伤情获得了“酒窝将军”的外号。在一次战斗中,他的脸部被子弹击中,虽然身受重伤,但最终保住了生命。

抗战胜利后,万毅接到毛主席的电报,迅速回到东北担任松江军区司令员。在后来的战斗中,他与李天佑共同指挥了多个纵队,取得了一系列胜利。1948年,万毅率领第42军在义县集结,成功占领战略要地,为战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949年,万毅和毛主席之间的对话发生在一次会议上,毛主席调侃他说:“你是张作霖的‘余孽’。”而万毅则机智回应:“张作霖的‘余孽’应该是张学思。”毛主席听后微笑,询问张学思的现状,得知他已经在辽宁担任主席,毛主席赞许道:“那还不错呀。”



建国后,万毅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1953年,万毅成为总参谋部兵器装备计划部首任部长,推动了全军装备管理工作的规范化。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获得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然而,万毅的命运并非一帆风顺。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他因公正评估大跃进的情况而受到牵连。尽管如此,万毅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直到最终在1987年退休。



1997年10月31日,万毅将军去世,享年90岁。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始终秉持着革命家和军人的精神,无畏风雨,坚守信念,他的事迹永载史册,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