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边界以两河一山为主要地理依据,两河指的是图们江和鸭绿江,一山则是长白山,在1962年中朝边界条约定型时,不仅长白山被一分为二,在鸭绿江口的薪岛和绸缎岛两个岛屿也划给了朝鲜,那么,当初为什么要这么划分?时隔多年,鸭绿江口又有哪些巨大变化?
中朝划界结果
朝鲜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陆上接壤邻国之一,按照边界条约,中朝边界线总长1420公里。
关于图们江,全长521公里,其中除了下游末端17公里出海口因历史原因,成为俄朝边界外,剩下的504公里都属于中朝边界,这部分占两国总边界的37%。虽然失去了图们江出海口,但我国仍保留其出海权,这里也是我国东北地区通往日本海唯一的内河通道,但因俄朝友谊大桥的存在,导致我国出海受限,不过如今随着俄朝两国跨图们江新大桥的开工,给我国东北出海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长白山段边界则是中俄边界线中最短的一段,长约107公里,占边界总长的7%。不过根据条约,以天池为界,长白山被一分为二,天池水面54.5%划给了朝鲜,我国则保留了剩下的45.5%。其中长白山的主峰白云峰位于我国境内,最高峰白头峰则在朝鲜境内。
剩下56%的边界,则都是鸭绿江,鸭绿江全长795公里,从西南面鸭绿江的入海处直至鸭绿江源头,全程都是中朝界河。按照协议,两国以鸭绿江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不过受岛屿位移、河道淤积等自然变迁影响,关于江上岛屿的划分进行了微调,在鸭绿江上已勘察的岛屿共有205个,中国只占有78个,其余127个都归属朝鲜,其中便包括出海口两座重要岛屿薪岛和绸缎岛。
薪岛位于鸭绿江口主航道西侧,靠近我国一侧,面积大约4平方公里,绸缎岛则位于鸭绿江老西航道以南,与我国的大台子口岸隔江相望,面积约67平方公里,受泥沙淤积河水冲击影响,目前薪岛和绸缎岛已经连为一体。这两座岛屿形成时间都不长,薪岛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出现,绸缎岛要更晚一些,大概在20世纪中叶。
但19世纪30年代,日本曾将薪岛私自划入朝鲜殖民地,并且在1942年日本在上游建设水丰电站,导致下游水文发生变化,加速了绸缎岛的形成。
目前薪岛和绸缎岛距离我国更近,最近甚至只有0.14公里,相当于只隔着一条“小溪流”,但距离朝鲜却达到了2.87公里,明明更靠近我国,为何当初划界却将两岛划给了朝鲜呢?
实际上,由于鸭绿江的特殊性,中朝边界以河岸为准,通过水面宽度划分国界,如此一来,即便河道变迁,也不会产生争议,而当初划界时,绸缎岛和薪岛更靠近朝鲜一侧,因此,考虑到现实情况,两岛划入了朝鲜,我国做出的一定让步,也成功解决了中朝边界的历史遗留问题,为两国边境的长期稳定和建立深厚友谊奠定了基础。
只不过,鸭绿江的流水侵蚀和泥沙淤积导致出海口的河道和岛屿仍在不断发生变化。
鸭绿江口现状如何
原本鸭绿江口有东西两大汊道,其中东汊道经朝鲜薪岛郡入海,西汊道则从我国丹东市入海,并且在20世纪初,西汊道本是主航道,但上世纪40年代,日本为扩大朝鲜一侧的航运能力,通过人工疏浚,以及在上游建水坝等,导致西汊道被逐渐淤塞,东汊道反而成了唯一的主航道。加上过去一段时间上游的辽东地区,因频繁的砍伐和采矿活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鸭绿江携带的泥沙量越来越大,加剧了对下游出海口河道和岛屿的动态变化。
原出海口的功能被逐渐弱化,如今鸭绿江98%的径流量都从东汊道入海,导致我国一侧的丹东港因此逐渐失去了天然深水航道,虽然上世纪80年代,我国在远离河口的大东沟建立了新港区,目前吞吐量也超过了亿吨,成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出海口之一,但原河道已经基本丧失了航运价值。
主航道东移,也导致中朝部分地段的“江心线”不再那么明确,很多人预测,如果不进行干预和治理,久而久之,绸缎岛和薪岛很可能会与中国连为一体,可能会影响中朝边界的划定。
但按照1962年条约,中朝遵循“自然变化不改变边界” 原则,即便界河因自然作用发生改变,边界线依旧维持不变。
同时,中朝在鸭绿江不断加强合作,未来通过建立灵活的动态管理机制,以及对上游以及相关水域的科学治理,我国在鸭绿江航道出海依旧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