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云诡谲的大唐王朝,武则天以女子之姿顺利登上皇位,创建武周王朝。

她不但改写了历史,而且还挥毫造字,留下了18个独创汉字。

为什么其中17个字皆被时代淘汰,只剩下一个字留存于世?而这个字又为何让世人敬畏,即使流传至今,却无人敢轻易使用?



锋芒初露

唐朝初年,在并州文水的武府中,发生了一件喜事。

原来,武府的当家人武士彠喜得千金,众位亲朋好友前来祝贺。

在众人看来,这个女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这个看似普通的女婴,却在将来成就了一番伟业。

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了,这名女婴便是武则天。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彠曾经是隋朝大臣,虽然家道中落,却依旧博学多才。

她的母亲杨氏出生于的弘农杨氏,性情温婉,精通诗书礼仪。

就在这样充满书卷气的家庭里,武则天从小耳濡目染,对各种文学典籍深感兴趣。



四岁那年,武则天在自家花园里玩耍。

当时,正值美好的春日时光,花园中的百花争奇斗艳。她望着飘扬的花瓣,脱口而出一首五言绝句。

那字里行间,尽显武则天的灵气与才华。

七岁时,她能熟背《诗经》和《尚书》,还能与家中长辈对其进行探讨。



武士彠觉得女儿聪慧过人,心里想:女儿日后必成大器。

后来,十四岁的武则天因为才貌出众,被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中。

入宫那日,杨氏含泪为女儿梳妆,为其感到担忧。

武则天则十分平静,安慰母亲的情绪。她明确表示:见当今天子,焉知非福?母亲不要担忧。



入宫后,她被赐号“武媚”,封为才人。

然而,在偌大的皇宫中,李世民平时忙于朝政,武则天并未得到太多关注。十几年过去了,她始终停留在才人之位。

贞观末年,李世民病重,武则天奉命侍奉在侧。

在此期间,她与前来问安的太子李治有了频繁接触。



他们年纪相仿,同样处于美好的青春年华。

李治被武则天的聪慧果敢所吸引,武则天也在李治眼中看到了新的希望,二人暗生情愫。

后来,李世民因病离世。

武则天按照惯例需要前往感业寺削发为尼。在感业寺,她每日诵经礼佛,可心中始终牵挂着李治。



而身在皇宫的李治,也从未忘记那个聪慧过人的武则天。

过了一段时间,守孝期满的李治,非常想要见到武则天。于是,他便以到感业寺进香为由,顺利见到了武则天。

两人相见之时,将思念之情化作了泪水。

不久后,李治不顾众人反对,将武则天迎回宫中。



重回皇宫的武则天,面对王皇后、萧淑妃等人的排挤,并没有畏缩。

她凭借着非凡的智慧与李治的宠爱,初露锋芒,逐渐在后宫中站稳脚跟。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从感业寺归来的女子,将在未来改变唐朝的命运。



身份的蜕变

等到一切都处理得当,李治便登基为帝。

然而,李治的身体原本就很虚弱,还要处理如此繁重的朝政。

他的身体就变得越来越差了。每次批阅奏章时,常常感到眩晕,头昏脑涨。



这时,武则天便选择陪伴在他的身边。

每当看到李治头疼难忍的时候,主动提出让他好好休息,自己帮忙处理朝廷事务。

她凭借从小学习的史书典籍,将复杂的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除此之外,武则天总能明确地指出问题要害,并提出适当的对策。



有一次,有一个地方出现了严重的水患问题。

武则天不仅提议开仓赈灾,还提出以工代赈,修复河堤。这种做法既可以救济灾民,又可以对完善水利设施。

李治对武则天的做法,大为赞赏,逐渐将更多事务交给她决断。



朝中大臣虽然有不同意见,但看到李治对武则天十分信任,也只能保持沉默。

日复一日,在朝堂之上,武则天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甚至严重威胁到了皇权。

后来,李治因病去世。

她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将太子李显扶上皇位后又迅速废黜,改立李旦为皇帝。



这时,李氏皇族宗亲们终于意识到危机,越王李贞、琅邪王李冲等人举兵反抗,却被武则天迅速平定。

从此之后,李唐宗室的势力得到大幅削弱。

在朝堂之上,武则天的权势如日中天。

她重用酷吏,排除异己。另外,大力推行科举改革,选拔寒门学子,培养自己的实力。



后来,在经过多年的努力,武则天登基为帝。

她改国号为周,将军队的“李”字旗换成了“周”字旗。

从后宫才人到千古女帝,武则天用数十年时间,登上皇权的顶端。她以非凡的胆识与谋略,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文字革新之路

在登基之后,武则天为了彰显武周王朝革故鼎新的气象,在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推行改革。

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措施便是文字革新。

她创造出了一些新汉字,试图以独特的文字重塑王朝文化秩序,传递新气象,同时也借此宣告女性称帝的合理性。



武则天为什么要极力证明女性称帝的合理性呢?

原来,自登基以来,她重视科举选拔贤才,使得朝堂气象焕然一新。

然而,民间仍有暗流涌动,都在说女子不应该当皇帝。

她知道,想要真正稳固统治,不仅要有一定的政治手段,还要在文化上树立权威。



有一天早朝后,武则天将几位知识渊博的学士,召至内殿,提出了造字的想法。

她认为文字乃治国之本,可以通过革新文字,以此来彰显盛世气象。

这些学士们觉得造字乃是一件大事,稍有不慎便会动摇文化根基。

然而,武则天的主意已定,不容更改。



她命人取来笔墨,率先在纸上勾勒出一个由“日”、“月”、“空”组成的新字 ——“曌”。

她认为日月当空,普照万方。

武则天将这个字作为自己的名字,既象征天道,也暗含阴阳调和之意。

这些学士见状,纷纷叩首称赞。



此后的时间里,武则天带领文臣们日夜钻研,陆续创造出十七个新字。

武则天所造的另外17个字,分别是“人、臣、初、日、月、天、地、星、证、授、载、圣、国、年、正、君”。

这些字形态各异,每一个字都蕴含着她对权力的独特理解。



这些新字一经颁布后,全国的各种文书皆改用新字书写。

武则天还下令,只要是参加科举的学子,必须掌握这些新字的用法。

然而,这些文字终究因笔画繁复、逻辑难懂,一时间无法在民间顺利推广。

百姓们仍然用旧字书写,并没有改变书写习惯。



后来,武则天退位,李唐复辟。

新登基的皇帝虽然恢复旧制,但“曌”字却因与武则天的帝王之名紧密相连,得以保留。

朝廷下令,民间不得随意使用此字,违者以大不敬论处。

这个象征着女皇威仪的文字,从此成为皇室的独特符号。



千年后的今天,当人们翻开古书典籍,仍能看到那些形态奇异的文字的身影。

除了“曌”字因与武则天紧密相连,而被后人铭记,其余十七个字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它们就像武则天的一次文化实验,以一种独特的姿态,短暂地闪耀在时代舞台之上。



结语

武则天所创造的18个字中,其中17个字因实用性低、难以推广等原因退出历史舞台。只有“曌”字得以流传,这个字取日月当空之意,象征她的至高皇权。

她以女子的姿态屹立于皇权的巅峰,成为后世女性的典范。说起武则天,每个人都赞叹不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