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俄罗斯的红场阅兵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在阅兵式现场,中俄两国受到了俄罗斯的特殊待遇。

而在阅兵式的幕后,普京也送上了一份“大礼包”,其中海参威三个字充分彰显了俄罗斯的诚意......

阅兵式现场的特殊待遇

5月9日,莫斯科红场上再次响起庄严的军乐声。

这一天,是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时刻。

当天上午10点整,阅兵正式开始。

伴随熟悉的节奏,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方阵在鲜红的五星红旗下昂首挺进红场。

他们的步伐整齐划一,军姿挺拔有力,成为全场的一大亮点。

现场观众纷纷鼓掌致意,而镜头前的观众也能明显感觉到中国方阵的“高光时刻”。

事实上,在阅兵式前的几个星期,中国的仪仗队就已抵达莫斯科,提前进入训练状态,足见中方对此次活动的重视,也表明俄方对中国参与的期待。

这一份期待,在俄罗斯媒体的直播镜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与其他国家方阵只被快速扫过不同,中国方阵获得了多个特写镜头,角度多样、时长明显更长。

而在中国官兵经过检阅台的一瞬间,镜头还刻意切换到了普京的面部表情,只见他眼神一亮、嘴角带笑,流露出一种发自内心的欣赏。

这种安排并非偶然,而是有意通过影像语言传递俄方对中方的尊重和友好。

除了阅兵式当天的隆重待遇,在阅兵前夕的高层互动上,俄罗斯对中方的安排也很特殊。

5月8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接待了中方高层。

双方不仅进行了小范围的闭门会谈,还举行了正式的大范围磋商,甚至在茶歇时继续交流。

这一天,普京没有安排任何其他外宾事务,其日程几乎完全留给了中国。

此前几天,蒙古、古巴、委内瑞拉等国家元首虽也陆续抵达莫斯科,但普京的会面都安排在了别的日子。

普京的安排,无疑释放出强烈信号:在俄罗斯看来,中国是最值得优先安排的伙伴。

不仅如此,在对待朝鲜方面,俄方同样进行了特殊安排。

虽然朝鲜领导人这次并未亲临现场,但俄方仍专门为朝鲜军方代表团在观礼席预留了专座,位置甚至比部分俄罗斯本国代表还要靠前。

而当普京登上检阅台时,他专门走向几位朝鲜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致意。

值得注意的是,普京的握手时间比他与其他俄军将领的互动还要长,甚至还伴随着点头、微笑、交流,显得格外亲切。

除了这些特殊安排之外,还有一件事情也特别值得关注......

普京的“大礼包”

在红场阅兵式的庄重氛围背后,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悄然送出了一份“重磅大礼包”。

这份“大礼包”不仅为中俄关系再添动力,也在当前复杂国际局势中,进一步夯实了中俄之间的战略互信与深层合作。

这些年里,中俄关系发展迅速,合作基础越来越牢。

正如我国外长王毅在今年四月初访问俄罗斯时所言,中俄之间的合作已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窄到宽,不断取得新突破。

具体来看,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高达2448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1.9%。

而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如今中俄之间的贸易有超过95%是通过人民币和卢布进行结算,基本摆脱了对美元体系的依赖。

在中俄的诸多合作中,关于海参威的合作尤其引人关注。

对中国东北地区来说,这一合作可谓意义重大。

过去,黑龙江、吉林等内陆省份若要出口货物,必须绕行千余公里到辽宁港口,耗时长、成本高。

而如今,这些货物可以就近通过海参崴港走向世界,运输距离一下子压缩到约200公里,大大节省了成本和时间。

自2024年6月1日起,这一口岸正式为中国开放,这也意味着长达163年的“东北无出海口”历史,终于翻篇。

这一合作成果,不只是一次便利通道的开启,更象征着中俄之间的战略互信走向更高层次。

这次,中俄双方的会晤更是加深了这种合作。

普京在此次会晤中明确承诺,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俄方都将坚定不移推进与中国的各项合作,特别是在中资企业入俄和海参崴港口的使用方面,将持续“开绿灯”,给予最大程度的便利。

这种表态,正是中俄关系“含金量”的具体体现。

除了港口问题外,中俄还在此次交流中交换了20多份合作文件,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生物安全、投资保护、数字经济、动植物检疫、以及文化层面的电影合作等。

这些协议的签署,让两国的合作不断朝着更深、更宽的方向发展。

两国地方层面的交流也在迅速深化。

截至2024年10月,中俄已建立了167对友好城市与省州的合作关系,并在今年继续拓展了新的合作城市。

这种地方合作网络,为双边关系注入了更丰富、更扎实的内容。

在纪念伟大胜利的日子里,普京送出的这份“大礼包”,不仅仅是对朋友的礼遇,更是在向世界释放一个明确信号——俄罗斯坚定看好与中国的合作前景,并愿意在关键节点上与中国携手并进。

特写:莫斯科红场盛大阅兵 中国仪仗队高燃亮相——中国新闻网



直击俄罗斯红场阅兵 中国高规格亮相为啥很重要?——看看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