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龙潭龙母庙,坐落于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龙潭村,整体坐北朝南,布局为两进三间。其西侧紧邻五龙庙,庙中供奉着五龙真君。这座龙母庙始建于宋朝咸淳元年(1265 ),历史的长河中,明代嘉靖、崇祯年间,以及清代乾隆、道光、光绪年间,都对其进行过多番重修 。在顺德地区,龙潭龙母庙因 “灵应” 之名,香火极为旺盛。民国时期的《顺德县志》卷一《舆地》中就有记载:“邑人最重祈祷,每乡必有神庙,谓之乡主庙。邑中香火之最盛者,县城西山之关帝庙、仕版之城隍庙、西淋陈村之主帅庙、龙潭之龙母庙,尤著灵应。乡人往祷者,刑牲献礼,焚燎如云。”
龙潭龙母庙(拍摄于2023年9月)
带着对龙潭龙母庙诸多历史疑问,笔者于 2023 年 9 月专程前往当地展开实地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仔细查阅了庙内道光五年所立的《重建龙母天后五龙三庙碑记》,以及光绪二十四年的《重建三庙认各物碑记》,遗憾的是,并未从中发现有价值的线索。
龙潭龙母庙西侧的五龙庙(拍摄于2023年9月)
龙潭龙母庙与悦城龙母祖庙之间是否存在联系?答案是肯定的。庙内道光五年的《重建龙母天后五龙三庙碑记》明确记载 “我乡孝通殿创自咸淳元年” 。龙潭龙母庙又被称作 “孝通殿”,而 “孝通” 二字,源自北宋大观二年( 1108 )朝廷的赐名。最初,悦城龙母祖庙因此得名孝通庙,此后,各地新建的龙母行宫也多沿用 “孝通” 这一名称。比如,江西新余的龙母行宫昌山庙,同样称 “孝通庙”。龙潭龙母庙以 “孝通” 命名,足以证明其作为悦城龙母行宫的身份。
孝通殿,两旁对联为道光五年重修时所刻(拍摄于2023年9月)
除了名称上的关联,是否还有其他确切记载呢?经过深入探寻,笔者还真有了新的发现。龙潭龙母庙在明代崇祯年间曾进行重修,当时,龙潭人特意邀请肇庆府高明县进士麦而炫撰写了《龙母祠记》,文中详细阐述了龙潭龙母庙与悦城龙母祖庙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 。今笔者将其点校、翻译于下。限于学识,错讹难免,敬请指正。
《龙母祠记》手抄本
龙母祠记
龙母之有祠也,昉自南宋景定间。相传乡东南有大潭,春雷中,龙奋云而起,有木漂泊潭内。乡□善士陈德者,拾而鎅之,削流如血。夜梦一妇人,花冠素服,曰:我乃德庆越城龙母神也,见此地山灵水秀,欲祠于此。德既觉,欣然从之,遂绘为神像显灵,捐塘地五亩,大充物力,爰鸠厥工而成焉。岁在在咸淳元年乙丑,县志具载其详。
(龙母庙的建造,始于南宋景定年间。相传在乡东南有一个大潭,春雷响起的时候,一条龙伴着云雾腾飞而起,有一段木头漂在潭内。乡里有一位名叫陈德的善人,捡到这段木头后将其锯开,锯开时木头流出的汁液如同鲜血一般。当天夜里,陈德梦到一位妇人,头戴花冠、身着素服,妇人说:“我是德庆悦城的龙母神,看到此地山水灵秀,想要在此地建立行宫。” 陈德醒来后,欣然依从,于是根据梦中看到的龙母形象绘制了神像,龙母也在此显灵。陈德捐献了五亩池塘地,大力投入物力,召集工匠动工修建,最终建成。此事发生在咸淳元年乙丑,县志中详细记载了这一过程。)
嗣后二百余年,抵我朝万历四年丙子,年多历所,中间规模不无圮坏,复神威合通乡,集远近善信而重修之。至万历九年,岁次次辛巳,诏行清丈,而庙税五亩始从陈户分拆,派同本乡入户输纳粮差,其地利后先继羡,永为龙宫无疆祀典。
(此后的二百多年间,到了明朝万历四年丙子,由于历经多年,龙母庙的规模难免有所损坏。于是,神威感召全乡民众,召集远近的善男信女共同重修龙母庙。到了万历九年辛巳,朝廷下诏进行土地清丈,庙产的五亩土地开始从陈户分拆出来,和本乡其他住户一样分摊缴纳田赋和差役。此后,这片土地带来的收益不断增加,龙母庙的祭祀典礼也得以永远延续。)
今万历二十七年,岁次已亥,淹连水患,倾卸前座,入户合而谋之,遂置部八扇,遍沼一乡,且以及各乡,合众力而成焉。是举也,始其神容,仰声灵之赫奕,复更之砖石,俾庙貌之重新,厅谓堂堂大观,膺干万禩而不磨者。孟冬工成,父老属予纪其事,恩为之□□颠末,并捐资者题名,于是为记。
(如今是万历二十七年己亥,由于连年遭受水患,龙母庙的前座倒塌。当地住户共同商议,制作了八扇门板,向全乡乃至各乡募集资金,依靠众人的力量进行修复。此次修复,重新塑造了龙母的神像,让人得以瞻仰其显赫的声威灵验,同时更换了砖石,使庙宇焕然一新,堪称宏伟壮观,足以历经千万年而不朽。初冬时节工程完工,乡里的父老嘱托我记录下这件事,我于是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叙述,并把捐资者的名字记录下来,写下了这篇记文。)
赐进士二甲出身文林郎直隶松江府上海知县麦高明人而炫沐手拜撰。
(由被赐予进士二甲出身、担任文林郎、在直隶松江府上海县担任知县的高明人麦而炫洗手后恭敬地拜写此篇文章。)
这则《龙母祠记》,说明顺德龙潭龙母庙与德庆悦城龙母祖庙的历史渊源深厚。南宋景定年间,顺德乡中善士陈德,于大潭拾得一段奇异木头,锯开后流出如血般液体,当夜便梦到自称德庆悦城龙母神的妇人,表达在此地建行宫的意愿。陈德醒后,欣然依梦而行,不仅绘制龙母神像,还捐出塘地五亩,全力投入物力,召集工匠建成龙潭龙母庙。此传说虽带有神秘色彩,却清晰表明顺德龙潭龙母庙从诞生之初,便与德庆悦城龙母祖庙在信仰脉络上紧密相连,是龙母信仰向外传播发展的重要体现。
德庆悦城龙母祖庙作为龙母信仰的核心发源地,历经岁月沉淀,龙母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其 “孝通” 之名,在宋代大观戊子年(1108)被朝廷诏为庙额,彼时龙母信仰备受重视,引发各地修建龙母行宫的热潮 。顺德龙潭龙母庙名为 “孝通殿”,这一名称与悦城龙母祖庙的 “孝通” 额名呼应,显然是受当时修建行宫之风影响而命名。明代崇祯年间高明进士麦而炫撰写的《龙母祠记》的记载进一步彰显了龙潭龙母庙在信仰传承上与悦城龙母祖庙的渊源。
至清代康熙四十七年(1708),顺德县龙潭设立墟市,命名为 “悦来墟”。“悦来” 之名,正是取自龙母自悦城远道而来的古老传说,这一命名不仅承载着地方民众对龙母信仰的虔诚追慕,更以商业聚落之名,延续着德庆、顺德两地跨越时空的精神联结 。
端溪文史创建于2015年9月,立足于发掘德庆人文历史,放眼泛德庆地区(即德庆曾经管辖过的包括今封开、云浮、郁南、罗定、信宜等地)以及肇庆地区乡土史情。你关注我,我致力于追寻历史本源。欢迎读者转发分享。在这里,您可以阅读许多关于德庆乃至肇庆人文历史的文章,希望能让您更加了解德庆(肇庆)历史,帮助您深入研究德庆(肇庆)文化。
其他公众号转载本公众号原创作品需取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