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虹梅街道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重要承载区,汇聚众多高新技术企业、跨国公司和研发中心,知识产权纠纷备受关注,企业维权需求迫切。近日,虹梅街道依托调解庭、仲裁庭、法庭“三庭合一”联动机制,以“沉浸式”庭审观摩、“零距离”以案讲法等创新方式,为企业撑起知识产权保护的坚实盾牌。
虹梅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在2025年上海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举办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提升活动,正是希望通过高效闭环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方式,促进辖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完善,从而有效助力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好的法治环境。
“沉浸”庭审现场以案为鉴,
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活动首站设在虹梅街道“三庭合一”功能室,两起涉及AI搜索平台的新类型案件在此公开审理。庭审现场,原被告双方围绕AI搜索技术下的侵权认定等焦点问题激烈辩论。徐汇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孙雪梅担任审判长,徐汇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副庭长于是主审,近60位企业代表现场观摩,共同见证专业严谨的司法实践。
部分企业代表庭审现场观摩
部分企业代表通过直播观摩
“从知识产权保护角度来看,这些企业虽处于不同领域,但纠纷存在共性,如专利保护、商业秘密、著作权保护等。”徐汇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副庭长于是表示,巡回审判是上海法院尤其是徐汇法院的创新之举。将法庭搬进园区,不仅展现了法院对新技术纠纷公允裁判的价值导向,也让企业真切感受到纠纷源头化解就在身边。同时,原被告的诉辩对抗,更是一场生动的普法活动,彰显了法律规范的严谨性与守护公平创新的决心。
上海天域时捷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易文作为企业代表,带着满满的问题而来观摩庭审。“我们公司从事软件安防,日常经营中常面临软件侵权风险判定、诉前禁令申请困难、证据固定难等问题。”金易文坦言,此次巡回法庭让他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快速开庭、法官专业的审判,若能常态化,将为企业经营提供极大助力。
自2018年起,虹梅街道便开始探索调解庭、仲裁庭、法庭“三庭合一”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街道邀请徐汇区法院和劳动仲裁院分别在街道层面设立“派出法庭”和“派出仲裁庭”,与街道司法所调解庭一起有机衔接调解、仲裁、审判三大环节,打造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与化解体系。企业只需“进一扇门”,就可借助“调解、仲裁、审判”联动机制一窗受理、一门解决、一锤定音,大幅降低法律成本,提升商事效率。
多部门“会诊”答疑精准把脉,
为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开方”
庭审观摩结束后,虹梅街道办事处联合区法院、区市场监管局、区工商联、徐汇海关、徐汇经侦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与仪电集团、安必生、米哈游、亘利生物科技、爱比西技术咨询、牛津仪器、岛津、星巴克、乐高等企业代表一起进行交流探讨。
多家企业代表参与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交流研讨会
企业代表们纷纷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抛出了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法律难题。平行进口的法律界定如何把握?商标申报的显著性标准究竟是什么?大模型训练的版权归属该如何判定?药品研发过程中的商业秘密又该如何保护?这些问题大多源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后所带来的复杂性与新颖性。
相关部门负责人耐心倾听,并逐一回应解答。面对部分尚在探索阶段的新问题,他们也坦诚相告,表示将进一步研究对策,力求在激励创新与保护权利之间找到动态平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记者:杨宜修、康家辉
视频:李冠宇
编辑:陈海笑
校对:耿洁玉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