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头条上听到一段叫“磐石说历史”的演讲,题目是《歌颂苦难是一种极其可耻的行为》(以下简称该演讲)。我特地把该演讲的内容记录于下


为什么他们要不遗余力的歌颂苦难?而不是抨击苦难,你想想,抨击苦难就必须反思苦难,追寻苦难的源头,人们就要看到真相,知道自己为什么经历苦难。就会看明白歌颂苦难的人的丑恶嘴脸。因为歌颂苦难,他们获得了无穷的利益,为了他们时代能获得的利益就必须宣扬苦难,这是一条通向成功的必修之路,就必须引导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思想,就必须塑造勤劳致富、吃亏是福的合理性,给人们看到虚无缥缈的美好未来,倾其所有为之奉献,甚至牺牲生命,最后在苦难中丧失思考,失去自我。

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演讲呢?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下面是我的分析理解。

首先,该演讲的标题给“歌颂苦难”行为定性,说它极其可耻。但演讲并未明确指出什么叫“歌颂苦难”。也就是说,该演讲有刻意模糊“歌颂苦难”的概念内涵放任听者去联想它的外延之嫌。

该演讲也没有明确指出是谁在歌颂苦难,只是笼统地批判歌颂苦难这种行为。其实,没有谁会单纯地歌颂苦难,更没有人不遗余力地去歌颂苦难,即该演讲批判的歌颂苦难没有具体的行为人,亦即它批判的对象不存在。既然没有具体的行为人,批判的对象不存在,而它用词又那么的刻薄,像是怀着满腔的仇恨,该演讲批判的对象肯定另有所指。到底想批判什么呢?或者说他到底想批判谁呢?


我想来想去,只有一种行为接近于歌颂苦难,那就是当一个人或团体经过艰苦奋斗取得了成功,他自己或者别人倒过来歌颂奋斗过程中经历的苦难磨砺了他的意志,锻造了他不屈不饶的精神,使他战胜了所有的苦难取得了成功。其实,这种歌颂苦难不是歌颂的苦难本身,而是歌颂人经受住了苦难考验的人的勇气和精神。比如我们歌颂长征精神,我们不是歌颂长征中红军战士经受的那些苦难本身,而是歌颂红军战士战胜苦难的勇气和精神。

逻辑上讲,该演讲批评的对象不存在,但又却振振有词地批判,那么它批评的对象就只能是最接近于歌颂苦难的这种行为:“歌颂勇敢地面对苦难并战胜苦难的人的勇气和精神。”

难道人们战胜苦难的勇气和精神不值得歌颂吗?难道歌颂人们战胜苦难的勇气和精神就极其可耻吗?

该演讲发问:为什么他们要歌颂苦难而不是抨击苦难?这里的“他们”我只能理解为歌颂具有面对苦难并战胜苦难的勇气和精神的人,事实上不存在不遗余力单纯地去歌颂苦难的人,抨击苦难的人倒是存在的,而且每代都有、不乏其人。

古代就不说了,扯得太远。只说近代,中国人民经受了太多的苦难。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碑文反复提到的“人民英雄”就是那样一群抨击苦难的人。人民英雄们不遗余力地抨击苦难、反思苦难,追寻苦难的源头,使人们就要看到真相,知道了自己为什么经历苦难。于是人民英雄们就团结人民一起去消除苦难的源头,为此有多少人民英雄倒在敌人的屠刀下?不计其数。于是我们这些因人民英雄们的斗争获得幸福的人就满腔热情的、不遗余力地歌颂这些人民英雄,歌颂他们不惜牺牲生命也要为中国人民消除苦难的勇气和精神以及他们取得的光辉业绩。这在该演讲看来,是不是就是它批判的歌颂苦难了呢?我们是不是就极其可耻呢?

该演讲下面的话就更加耐人寻味了。什么“就会看明白歌颂苦难的人的丑恶嘴脸”,难道我们反思苦难的源头就是为了看清歌颂苦难的人的丑恶嘴脸?难道歌颂人民英雄战胜苦难的人的嘴脸很丑恶吗?

尤其该演讲的下面一段发挥就更诡异了。什么“因为歌颂苦难,他们获得了无穷的利益,为了他们时代能获得的利益就必须宣扬苦难”。哦!原来我们歌颂英雄战胜苦难是为了获得利益。这逻辑怎么看怎么不通啊!就算该演讲说的是纯粹歌颂苦难,怎么因此获得利益呢?

我只得继续往下听:“这是一条通向成功的必修之路,就必须引导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思想,就必须塑造勤劳致富、吃亏是福的合理性”。原来,该演讲说的歌颂苦难指的是通常的鼓励人们吃苦、勤劳、不怕吃亏的行为吗?可耻在什么地方呢?“极其可耻”是指“歌颂苦难的目的是引诱人们去通过吃苦成功致富做人上人”吗?这逻辑上就更混乱了。难道该演讲是要教育人们不用吃苦、不用勤劳、不用吃亏,就会自然致富、做人上人了呢?还是说追求致富、想做人上人这个目的就是极其可耻的呢?

这种混乱的逻辑使得我不得不继续往下听。该演讲说:“给人们看到虚无缥缈的美好未来,倾其所有为之奉献,甚至牺牲生命。”我似乎明白了,原来“歌颂苦难”的可耻在于“给人们看到虚无缥缈的未来”,即歌颂苦难的人的目的是引导人们为了这个虚无缥缈的未来去吃苦、去奉献、去牺牲。

按该演讲的逻辑,既然那个未来是虚无缥缈的,那么牺牲就是不值得的。吃了一辈子苦,什么也得不到,于是“最后在苦难中丧失思考,失去自我。”该演讲的结论是:这么一个结局,是可悲的,所以歌颂苦难一开始就是一个骗局,所以极其可耻。

到此,自相矛盾的地方凸显出来了。我们再咀嚼一下按照该演讲的逻辑演绎出来的这一段话:“民英雄们不遗余力地抨击苦难、反思苦难,追寻苦难的源头,使人们就要看到真相,知道了自己为什么经历苦难。于是人民英雄们就团结人民一起去消除苦难的源头。”注意,以:人民英雄抨击苦难,引导人民理解苦难的源头,从而团结人民一起来消除苦难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不就是该演讲说的“给人们看到虚无缥缈的未来”吗?抨击苦难的人民英雄不成了和歌颂苦难的人一样的可耻的人了吗?


到最后,该演讲的逻辑基本清楚了。所谓歌颂苦难指的是引导人们去经受苦难。可这是我们教育中的一项常见的内容啊!鼓励人们为了达到某个美好的人生目标去面对苦难、克服苦难、战胜苦难。但经历了苦难并不一定能达到目的,这也是常有的事。于是我们还教育人们接受失败,但不怕失败,哪里跌倒就哪里爬起来继续奋斗,奋斗就是一个经受苦难并战胜苦难的过程。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也是我们常用的一句鼓励人们战胜苦难的话。这一切有什么错吗?生活不就是这样的吗?怎么到了该演讲哪里就成了极其可耻了呢?逻辑清楚了,道理还是不通啊!

听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该演讲的“极其可耻”不是指这个。它的意思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说的人民英雄们的牺牲是不值得的,用虚无缥缈的美好未来去引导人民英雄们慷慨赴死的人(按该演讲的逻辑人民英雄既是抨击苦难的人又是歌颂苦难的人)是极其可耻的。人民英雄们要么牺牲了,要么最后在苦难中丧失思考,失去自我,行尸走肉般的结束一生。

该演讲的谜底终于揭开了,它把从一千八百四十年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的伟大业绩和他们在斗争中接受并使用的理论和坚持的信仰全部否定了!

该演讲的意思是:那些“伟大业绩”都是不值得的,那“理论”和“信仰”都是可耻的,人民英雄在苦难中丧失思考,失去自我,行尸走肉般地走向可悲结局。该演讲想要告诉世人的是:人民英雄们不仅是可耻的还是可悲的。


分析到这里,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演讲呢?它想产生什么样的恶劣影响呢?就不用我说了。

头条上,时不时就可以读到或听到类似的演讲,讲者昂着独立思考的头颅,一副正义在身、真理在手的样子,内容刻薄、恶毒、隐晦、尖酸,就是想否定、讽刺、诋毁、黑化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民和我们的英雄。

不这样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很难识破其真面目。干这些的都是谁呢?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唯头条不知。

注:本文作者为“秦安战略”智库核心成员牟林,为本平台原创作品,欢迎朋友们留言交流,一起网聚智慧、网聚人气、网聚力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