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家王润生说过:“争强与好胜之心在思想的碰撞中可以激活智慧而集思广益,但也是偏见向真理低头的死敌。”
诚然,在人的骨子里,谁都有“出人头地”的影子。就算自己本事不大,也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但是成功真正出头的人,却常常低头,他们悄无声息地超越身边的人。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他的成功,和“三不如”的套路,密不可分。
他说:“运筹帷幄,决胜我千里不如张良;经营后方,使前线兵粮不绝,我不如萧何;行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
如果有一天,你学会了刘邦的套路,也会变得兴旺。
01
技不如人,低头学人。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刘邦就是一个混混,不学无术;父亲是一个富农,也不是什么读书人。他靠与人称兄道弟,变成了二流子“王”。
唐代诗人章碣如此点评:“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事实上,他是一个读书很多的人。
《史记》中记载:“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
他仰慕战国时期的名人信陵君魏无忌。因此就不远千里去投奔。
哪知道,天下的格局已经改了,到了秦代。魏无忌也早已过世。
他走到大梁,听说自己的偶像过世了,并没有灰心。而是到处打听,投到张耳的名下,努力读书。张耳是魏无忌的门客,可以满足刘邦对偶像的深度了解。
若干年之后,刘邦事业有成,还把女儿许配给张耳的儿子张骜。
后人经过 考证,称刘邦是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
种种迹象说明,刘邦是有文化功底的人。
孟德斯鸠说过:“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喜悦的时刻。”
一个人要旺盛,第一时间就要努力读书。最好是终身读书。
闲来无事,就把时间用在读书上,人的格局就打开了;对天下的运筹,就有方法了。
读书的根本方法,就是低头请教。就是你独自读书,没有人监督,那也是向写书的人低头。
智慧就像流水一样,只会流向低处。人一低头,那智慧就源源不断地流过来。人最终,也能够厚积薄发。
02
人在低处,低头让人。
刘邦在咸阳打工的时候,看到过秦始皇带队出游。
他看到仪仗队,一眼看不到头,就感慨地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说完,他就让到一边。
毕竟,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若是拦住皇帝的路,无疑是自找苦吃。
刘邦平时喜欢吹牛,遇到单父县的门阀吕公请客吃饭,他就大摇大摆地走进去,写下“贺礼一千”。但是到了宴席上,又不给贺礼。
刘邦的兄弟萧何,还告诉吕公:“别理会,他就是吹牛。”
后来吕公把女儿许配给刘邦。这下子,刘邦就被妻子管得服服帖帖。
刘邦做亭长的时候,常常请假回家种地。他怕妻子下地干活,太累了。
有一个相面的人,说刘邦有富贵征兆。刘邦不知如何回复,还是在妻子的示意下,说:“诚如父言,不敢忘德。”
再后来,刘邦成为了 汉王,长期和楚王项羽争斗。
项羽比刘邦更加勇猛,常常压制刘邦。
项羽组织了鸿门宴,刘邦端起酒杯,不知如何是好。最后,他找机会,灰溜溜地逃走了。
项羽把刘邦围困在荥阳。刘邦写信,求韩信来帮忙解围。韩信却趁机会,要封自己为“齐王”。刘邦就封韩信为齐王。
人在低处,就像卑微的野草一样。若是你不低头,你就可能有灭顶之灾。
唯有常常低头,才能躲过强者的碾压。
野草在低处,谁都可以欺负,但是野草使劲扎根,就可以繁衍生息,形成一望无际的野草地。
刘邦在成长期间,对强者低头,还有妻管严的样子。
很多人告诉你:“宁愿折断骨头,不愿低头受辱。”
但事实告诉你,过刚易折。人要学会柔软,示弱,让一切能来日方长。
03
人在高处,低头用人。
相对项羽,刘邦更会用人,并且身边也有很多的能人。
韩信一开始就是投靠项羽,但是项羽不太理会,因而改投了刘邦。
陈平是一个人品不好的人,有人说他“占有了嫂子”。刘邦却认定,一个人总是有缺点的,但更要看一个人的优势。
果然,陈平用反间计,让项羽和谋士范增,产生矛盾,削弱实力。用美女图,让刘邦从白登的围困中,脱身。
萧何是刘邦从小玩到大的哥们,也常常劝说刘邦,要如何。
在刘邦第一次占有咸阳的时候,刘邦就飘飘然,要在城里享福了。萧何却趁机会,找到了秦朝的人口管理薄等,掌握天下大势。
刘邦对民众,约法三章,保护了大家的利益。因此天下归顺。
史学家班固说 :“初,高祖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
一个人能够虚心听取下人的建议,能够和民众一起奋斗,那就没有什么不兴旺的。
04
一个人变得旺盛,就像一棵草,一棵树的成长。
在向上成长的时候,还使劲往下扎根。抬头是面朝阳光,低头是扎根群众。
人到中年,你是家庭的顶梁柱,在社会上沉沉浮浮,但是你不要灰心,根据自己的位置,学会不同的低头待人的方式,肯定会得到众人的帮助。
做一个低调朴素的人,给自己浇水施肥,也给他人浇水施肥。
一人旺,不算旺,一家旺才算;单位,也是如此。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