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卫国及其他诸侯的位置示意】

卫国,与春秋战国时期的部分诸侯一样,是周朝的姬姓诸侯国之一,封地就在今天的河南省北部地区,国都经过多次变迁,比如朝歌(今天的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帝丘(在今天的河南省濮阳市境内),卫国最后一个国都是在野王,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沁阳市(县级市,由焦作市代管)。
就存在时间来看,卫国的时间是从公元前11世纪,一直延续到公元前209年——也就是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亡齐国、横扫战国七雄之中六雄(秦国也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时候,卫国还在延续。


【韩国与魏国之间就是卫国,受秦国保护】


那么,是不是卫国很强大呢?比楚国、齐国还要强大,所以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才一直留着这个卫国,没有攻伐和灭亡它吗?
恰恰相反,卫国并不是因为强大所以一直得以保留,而是因为极为弱小且很早就依附于秦国,所以才得到秦始皇的同情——最后一任卫国的国君卫君角,就是秦始皇亲自任命的。


【秦始皇画像】


即使卫国最终被秦朝所灭,也不是秦始皇的命令,而是秦二世。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故,第二年即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很想向自己的父亲秦始皇学习,也想有灭国之功,便将卫君角被秦二世废为庶人,卫国彻底灭亡。
《史记·卫康叔世家第七》对这段历史的记载是:二十五年,元君卒,子君角立。君角九年,秦并天下,立为始皇帝。二十一年,二世废君角为庶人,卫绝祀。这个“卫绝祀”就是卫国断绝了祭祀,也就是灭亡了。


【秦二世】


如果秦始皇还活着,卫国大概率不会被灭,按照部分史书的记载,由于卫国极为弱小且非常遵从秦始皇的意图,所以一直深得秦始皇的好感。
卫国一共传了44位国君,是众多姬姓诸侯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口碑一直还不错,比如卫国也曾经有过强大的时候,比如卫武公时卫国一度非常强盛,但却为人本分、能尽臣子之礼,所以周平王落难东迁时,卫武公得到消息,第一时间出兵勤王,保护周平王、驱逐西戎。


【周平王东迁可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


另外,别看卫国国小人少,但却出了很多历史名人。
比如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家杰出代表之一、孔门十哲之一的子贡,就是卫国人,生活年代大致是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名赐。
比如推动秦国变法、帮助秦国强大的商鞅,是卫国人,生活年代大致是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尽管最后商鞅死于秦国旧贵族之手,但后面的秦国国君大都非常认可变法的效果,所以尊重商鞅。


【尽管商鞅变法的部分内容争议很大,但他的变法让秦国快速强大】


还有两位战国时期的侠(刺)客,也是敢于国人:聂政、荆轲——尤其是荆轲,险些要了秦始皇的命。
另外还有两位卫国人,也很了不得:吴起,卫国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吕不韦,卫国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秦始皇夺权之前也要称吕不韦“仲父”。


【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跟吕不韦有关的成语、典故还挺多】


因此,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只是扫平六国,并没有在事实上或者形式上完成中原地区的统一。如果要严谨一些,至少是在公元前209年秦二世灭亡卫国,才是真正完成了中原地区的大一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