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午后的阳光里飘来阵阵花香。67岁的张恩太每天都要走进西固区先锋路街道的城建巷里,踩着新铺就的防滑水泥路遛弯。
过去这条巷子雨天泥水横流,坑洼处积成“小水塘”,他得拎着裤脚踮脚走。如今路面下藏着排水暗沟,雨天再不见积水,垃圾箱也被挪到了背阴处。最能吸引张恩太的是巷墙上的彩绘——跳皮筋的丫头、老式“二八”自行车,还有嵌在墙里的搪瓷缸、铁皮手电筒。“这不就是我年轻时的家当嘛。”他摩挲着车铃铛直咂嘴。
傍晚路灯亮起,几个老街坊坐在巷道凳子上唠嗑。“路平了,墙靓了,连麻雀都爱往这儿扑腾。”张恩太眯眼笑道,“这老巷子,总算有了精气神了。”
西固区城市“微改造”的“绣花功夫”,都藏在这些“量身定制”的细节里。
“社区改造不是拍脑袋,而是居民‘点单’、我们‘接单’,你看,居民提出的遮阳棚、街角文化等需求都被纳入设计。”西固区新城镇新维路社区党委书记王丽娜翻开意见征集台账说,按照居民意见设计,根据居民需求打造,让闲置空地变成了群众家门口的幸福圈和共享客厅。
走进庄浪西路社区,口袋公园、健身器材、休闲长廊等设施一应俱全。精致的院落,幽雅的环境,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个脏乱差的“三不管”楼院。
庄浪西路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聚合作用,抓住老旧小区改造机遇,将塑料三厂、机械化和社区院三个小区的隔墙拆除,实现“三院合一”,将3个小区隔墙拆除后改造为邻里长廊,成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来自西固区住建局的一组数据显示:近3年,全区完成120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1.52万户居民。特别是楼道里的适老化扶手与单元门口的无障碍通道,让坐轮椅的老人出入自如。
西固区住建局局长陈伟介绍,2025年实施的10项民生实事项目中,老旧电梯更换、长者食堂建设等直指急难愁盼问题,以一项目一专班机制压实责任,让城市更新成果实实在在体现在居民脚下的路上、身边的绿植旁、回家的电梯里。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董永前 通讯员 王天琦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