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报”
晚7点的塞上榆林,暮色未沉,霓虹已然,位于榆林中心城区东沙区域的常紫路夜市在霓虹灯的照耀下,又开启了忙碌的夜生活。
烤架上滋滋作响的羊肉串腾起白烟,沸腾的羊蹄汤锅咕嘟作响,孩子们举着刚烤出的鱿鱼在光影中追逐嬉闹……原来荣邦家园北侧因摊贩聚集饱受诟病,如今在常紫路“化蛹成蝶”,变身为常紫路夜市,成为榆林夜经济的新名片。
城管队员张伟的执勤记录本上,密密匝匝的笔记织就治理经纬,5号摊位经营工具轻微摇晃,有安全隐患,12号摊主因家中有事歇业2天,霓虹灯有一节有故障……
这些细节,恰是“绣花功夫”的注脚。
经纬交织:密针脚绣出治理精度
常紫路夜市内的摊贩,原本在榆林荣邦家园小区北侧的人行道上经营,但因噪音扰民、占道经营、环境卫生等问题,周边居民投诉不断,如何平衡摊贩生计与居民生活需求,成为城市治理的难题。
夜市选址不能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又要保证交通便利、建成后生意红火、最终常紫路在4个备选项中脱颖而出。新颖、美观、时尚的亮化门头,常紫路夜市五个亮化字中的紫被设计成紫色。统一的经营工具上张贴着大美榆林欢迎您的宣传海报。新铺设了防油布,新添置了垃圾桶、新摆设了消防器具和急救药品,一切都是“心”的开始。
夜市南北两侧和正对面安装了三台功能强大的摄像头,24小时反映着市场内的实时动态,守护着夜市所有人员财产安全。同时,让执法员随时掌握周边动态,提供精准数据,以便于更科学地进行管理。
金线勾边:烟火处绣满温情底色
市井长巷,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将来自不同县区的22个家庭集中在一起,为他们搭起舞台,这个舞台不仅是谋生的舞台,也是梦想的舞台、家庭和睦的舞台、更是生活向往的舞台。每个摊位都上演着热闹忙碌、柴米油盐的人间喜剧,这正是老百姓日子滚烫、岁月悠长的最佳见证,也是一个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锅气蒸腾、热油滋啦,手机收款提示音此起彼伏,摊主们每天都有可观的收入。傍晚,周边的市民携妻带子,在夜市品着美食,分享着一天的收获,路人也纷纷拍照打卡,在朋友圈中为夜市留影点赞,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
锦绣焕新:全景图绣就城市新颜
如何让精细化治理成果长效惠民?榆林市以“绣花功夫”为针,以民生需求为线,在更大画卷上勾勒幸福图景。
去年以来,榆林市累计改造背街小巷2131处,新建改建公厕122座,新建口袋公园8处,增设便民座椅78处、充电桩869个、无障碍设施118个。2024年,完成303个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240部,清除私搭乱建1.7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环境焕然一新。
同时,严格落实16小时清扫保洁制度,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96%以上,修复道路设施5839处,增设停车位5926个,违停查处量下降38%,道路洁净度和设施维护全面升级;整治线缆杂乱391处、楼顶垃圾123处,拆除违规广告840块,亮化重点区域867处,全年亮灯率98.1%,公共空间品质大幅提升。
来源:群众新闻网
编辑 叶蕊 校对 刘雅娇 责编 李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