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的两个“西固”,它们的来历,真相令人惊奇

“王老师,甘肃有两个西固吗?”前几天,有人问老王。我略一想,就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的确如此!甘肃有两个“西固”。它们之间虽远隔千里,却没有多少关联,但都承载了一方水土往事与辉煌。

那么,你听说过甘肃的两个西固,它们都在什么地方?其前世今生,来龙去脉究竟是怎样的?

1.神奇的同名异地

甘肃的两个西固,一个是如日中天的兰州市的西固区,另一个则是消失了七十年的西固,这个西固,就是今天的舟曲的前身。这两地方,虽远隔千里,却都叫西固。

这就是地名中的同名异地现象。

同名异地这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同样的地名,在相隔千里的地方出现。比如说:甘肃有永昌,云南也有永昌,甘肃有兰州,云南也有兰州,甘肃有秦亭,山东也有秦亭……



也有朋友说的更为干脆一点,这不就是双胞胎地名吗。不得不说,这个名称很契合。其实,一个名字,出现两个地方的情况,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有研究认为,明代同名异地现象,达到一个高峰。明时,甘肃河西走廊有一个永昌卫,后来就成今天的永昌县。无独有偶,在云南也有个永昌卫。不仅如此,云南还有一个兰州呢。就甘肃境内而言,也有同名异地现象。甘肃不仅有两个西固,还有两个庄浪,类似于东川、西川,南乡、北乡等地名就更多了。兰州、临夏等地,明初时由于人口稀少,行政区划,往往以城池为中心,简单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乡。这虽然不属于同名异地,但相互之间也有关联。



同名异地现象中,有些是迁移造成的,比如敦煌城郊的兰州村,就是雍正年间,兰州移民在敦煌的聚居地,有的则纯粹没有关联。

老王今天要讲的两个西固,就没有啥关系,名字来历更是不同,单纯就是巧合而已。

2.兰州西固,前身是汉代古城

人们最熟悉的西固,就是兰州西固。兰州西固,这里是我国著名的石化工业基地。西固位于兰州市西大门,是甘肃省和兰州市的核心工业区、中国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总面积385.3平方公。

西固的由来,和汉代的古城有关。公元前121年春,霍去病远征河西走廊匈奴。在这次大战中,霍去病派人在黄河边的西固一带,修建了城池,命名为金城。后来,在这一带设立了金城县。这是西固境内的最早城池,也是最早的行政机构。



西固城原先并不叫西固城,它的名字是西古城。为何它被改名为西固城呢?

据《西固区志》记载:西古城是宋代元丰四年修建的西关堡。它位于西固川西南部,南距山约1公里,北距黄河南岸大约2.5公里。有人推测这个西古城,是在汉代金城的基础上整修的。明代,人们对此古城进行了维修,到清同治二年,西固居民廖登选等人募集银两,动员乡亲再次进行了维修。同治五年(1866年)村民入城躲避战乱,因城墙坚固得以保全,遂改名为西固城。

可以说,千年前汉将李息筑城取名金城,百年前防御盗匪改名西固城。

这个西固地名,距今不过百余年历史。

3.舟曲的前身,元代就叫西固

老王曾写过一篇文章《血战喜峰口,指挥部炸塌被活埋!在医院,这位甘肃人看到自己已阵亡》,讲述了抗战时期,甘肃西固人房西苓在华北抗日的情形。

七七事变爆发时,驻守北平的29军中有大批甘肃子弟,他们或为军官,或为普通战士,或为后勤人员,奋不顾身,同日寇进行惨烈血战。

有一位甘肃人就带着团,驻守北平城内!他就是甘肃西固人房西苓。房西苓是甘肃西固(即今舟曲)县人,1921年,考入陇南军士学校,选学炮科。1926年后加入吉鸿昌部,随西北军转战各地,后驻守北平等地,参加长城抗战,亲历了七七事变。

房西苓的家乡西固,其实指的是今天的舟曲。如今的舟曲是甘南州的一个县。多年前,一场泥石流,让舟曲引起人们的关注。



舟曲在藏语中意为白龙江。1954年由西固县改设舟曲行政委员会,第二年改为舟曲县。

这个西固,由来已久,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在此设立西固城军民千户所。翌年,旋改蕃汉军民千户所。至正二十七年(1367),改置西固蕃汉军民上下千户所,属阶州。

西固一名,由此一直延续使用。民国二年(1913),更是在这里设置了西固县。直到1954年,西固县3乡和岷县东南部分出成里了宕昌县,西固县改设舟曲行政委员会。

这个延续使用了七八百年的“西固”地名,才退出历史。

两个“西固”的来龙去脉,就是这样。它们承载了一个地方的历史传承,山水人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