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扔垃圾“限时不方便,延时成本高”

垃圾箱房智能化改造能解两难

2024年,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实效总体保持良好态势,小区(村)、单位分类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一种呼声随之响起:垃圾分类后,能否让扔垃圾变得方便些?

日前上海绿化市容部门回应,倡议全市试行“节假日投放模式”,各小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尽可能延长投放点位开放时间,具备条件的,24小时开放,或从早上开放到晚间。效果如何?

不再“制造不方便”

“定时定点”扔垃圾,和以前“想扔就扔”相比,明显不方便:社区楼道内或门洞前的垃圾桶被撤走,人们需要走更多路才能到投放点,还要记住可投放时间,避免误时吃闭门羹。

在推进垃圾分类的早期攻坚阶段,“定时定点”相当管用,提升了指导、监督垃圾分类的效率。但大部分居民养成了分类习惯后,继续强约束是否有必要?

“五一”假期,徐虹路南丹路路口垃圾箱房的开放时间,从每天7时至9时、18时至20时30分,改为24小时开放。汇站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黄丽娟坦言,位于路口的这个垃圾箱房服务徐虹路110弄、112弄等小区,但周边单位、商铺林立,又地处交通要道,行人众多,实际上承担了公共废物箱的职责。“固定投放时间有保洁员值守还好,其他时段没人盯,还能维持整洁吗?”黄丽娟在假期前动员了一批热心的居民志愿者,在无人值守时段去巡查。结果令人惊喜,5天下来只有一些零星垃圾落在外边,绝大多数都通过箱房的投口扔进了对应的垃圾桶。

“我们正在评估‘节假日投放模式’的试点情况,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垃圾投放点位的开放时长和落地垃圾数量呈明显的反比关系。”徐汇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曹丹俊表示,这让管理部门重新审视定时定点制度,“的确不能一成不变,跟不上居民生活规律、满足不了大家合理需求的规定应有所调整,如果分类做得很好,完全可以通过‘让扔垃圾重新变得方便’来激励大家”。

智能改造性价比高

记者了解到,在试点过程中,并非所有垃圾投放点都和徐虹路的情况一样,无人值守时段,也有一些垃圾投放点的垃圾落地问题并未明显改善。一部分原因是投放时间的放宽力度和“节假日投放模式”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一些垃圾箱房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多开两三个小时,又或者没有及时更新公示牌上的投放时段信息,导致来扔垃圾的人觉得没有变化,“还是不方便”。

在采访中,许多社区工作者都和黄丽娟一样,对延长开放甚至24小时开放心存顾虑,担心无人值守会乱扔,延长保洁员、管理员的值守时间则需要增加大量人力成本。记者了解到,相当一部分小区现在将可回收物的回收收入直接给予垃圾投放点的保洁员、管理员,作为对其劳动报酬的补充,但一位物业经理告诉记者,如果其管理的小区垃圾箱房实施24小时开放并安排24小时人工值守,在不考虑水电开支增加的情况下,就算可回收物的回收收入直接给保洁员、管理员,人力成本还要增加至少两倍,“不可能一个人值守24小时,起码要再增加两个班次”。

就目前来看,智能化改造或许是垃圾投放点既能实现24小时开放,又能兼顾成本和对投放行为进行高质量管控的最佳方式。

一年半前,元福大厦垃圾箱房完成智能化改造并24小时开放,人走到投放口前,投放口自动打开,垃圾箱房内外两侧的摄像头分别对垃圾分类质量和投放者进行监控。“楼里租户占到一成多,大多是早出晚归的上班族,原本设定的早中晚共8个小时的开放时间根本不能满足需求,但又担心开放24小时,分类质量不能保障。”居民代表张宇浩说,权衡再三,垃圾箱房只有智能化改造这一条路“性价比最高”。

好消息是,上海正在全力推进垃圾分类投放点的专项更新,智能化改造恰好是专项更新的主要方向。仅徐汇区就在2024年推进了993个投放点的微更新,配置固定洗手池,以及通风除臭、遮阳防雨、照明等功能装置;推进了269个垃圾箱房的专项更新,配建非接触式投放口、智能监测设备,实现了垃圾桶满溢、垃圾落地实时预警。今年,该区计划再完成524个垃圾箱房的专项更新。黄丽娟告诉记者,刚接到绿化市容部门的通知,徐虹路南丹路路口的垃圾箱房可以列入专项更新计划,相关更新资金可向市、区两级绿化市容部门申请。

避免另一种“一刀切”

居民生活习惯千差万别,如若“一刀切”地限定投放时间,忽视了部分群体的诉求,反而促使他们成为垃圾分类的不配合者,打破“一刀切”,才能让每一位个体感到被尊重,把垃圾分类做到位。不过,在延长垃圾投放点开放时间的过程中,要警惕另一种极端的“一刀切”,具体开放多久、哪些时间开放,要因地制宜,有弹性、有“温度”执行。

乐山六七村1100多户居民扔垃圾有两个选择,小区东西门附近各有一个垃圾箱房。有趣的是,靠近西门的垃圾箱房24小时开放,靠近东门的则在每天6时至9时、16时至20时开放。乐山六七村居委会副主任赵瑾道出原因:“西面租户较多,上班族有空扔垃圾的时间段完全不一样,我们开了好几次研讨会,最后定了垃圾箱房全天开放。”至于东面的垃圾箱房,住在东面的居民对目前的定时定点方案没啥意见,而且即使错过了开放时间,也就多走两三分钟的路,扔到西面的垃圾箱房就行了。

两到三分钟,这是小区居民到最近一处垃圾投放点的平均步行时间,对于这段路,居委会干部们掐着秒表慢悠悠地走了很多次,底气十足,不担心还有居民嚷嚷“扔个垃圾走那么远”。“最近全市倡议试点‘节假日投放模式’,我们又问了东面居民的意见,很多人还劝我们不要24小时开放。”赵瑾说,24小时开放增加的成本谁来承担,以及扔得太容易会不会导致垃圾分类退步,这些问题居民都考虑到了,想得比管理者还要周到。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陈玺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