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期间,我军打了许多场大仗,广为人知的就是三大战役,其实在这三大战役进行期间,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对太原展开了猛攻。这场战斗耗时足足七个月之久,且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到中后期阶段,投入三大野战军主力,且动员五十万民兵才拿下这座城池。这场战争对整个解放局势同样起到了关键性作用。1948年晋中战役胜利后,徐向前乘胜指挥第一兵团包围了太原。在整个山西,阎锡山唯一的依靠只剩下太原一座城池。但处于我军包围之中,他反而丝毫不慌张。在他手上还有十三万兵力,数量虽然不多,但有武器,城防的加持,以第一兵团的装备是突破不了的。在军阀混战时期,国军就驻扎于此,阎锡山升任山西主席后,带领军民围绕太原里里外外修筑了多达五千多个碉堡,打造一道长达百公里的防线。
除此之外,还有大片地雷阵,铁丝网等工事,守军配备了六百多门大炮,总兵力高达十三万,还有空军在后面撑腰,阎锡山的实力的确不容小觑。在他的统治下,山西有许多所学校,以及轻重工厂,该地经济一直排名全国前五位,当其他国军还在依靠南京政府空投物资时,山西守军能自给自足,像手榴弹,炸药包等轻武器,山西军事仓库囤积了许多。曾有美国记者到山西进行实地考察,看着眼前的一座座高大的碉堡惊讶地瞪大了双眼。据阎锡山提供的消息,太原还有上千座地下碉堡,火力网可以说覆盖整个太原。那个记者对这样的防御赞不绝口,还称其中国的马奇诺防线。阎锡山的自信不仅仅来源于城防的加固,以及太原军民对他的忠心。
他和其他军阀不一样,格外注重自己在民间的口碑。建设学校,医院等设施,很大程度是为了笼络人心。通过学校把自己的军阀思想传输给百姓,让他们死心塌地支持晋绥军。在太原军民眼中,阎锡山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这些无疑给第一兵团增加了难度,太原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晋中战役刚结束,徐向前就被叫到了中央。当时辽沈战役刚刚打响,中央的意思是要华北军区配合牵制阎锡山集团。对于这么一座牢固的城池,主席想过用政治宣传和平解放太原。然而徐向前说的一句话,让中央军委全都放弃了。他和徐向前是山西老乡,在同一所师范学校学习了两年,学生时代的徐向前性格十分内向,因此就不怎么起眼。当时阎锡山是看不上徐向前的,就算他军事才能出众,但沉默寡言,想来以后不会担任什么高级职位,谁知几十年后居然会成为最强劲的对手。
运城战役期间,阎锡山才算真正见识到徐向前的厉害之处。当时对方指挥了五万弱旅,在没有重武器的情况下,用土攻直接炸出一个大口子,打得十万晋绥军落花流水。之后利用麦收时节,围歼了阎锡山多支精锐,短短两个月解放了二十多座县城。在徐向前参与中央会议期间,老蒋亲自为山西守军补充了一万多兵力,还为这些官兵们发了一笔钱,又对其做了许多天花乱坠的承诺。山西守军士气大涨,叫嚣要长期坚守城池。九月二十八日,华北第一兵团司令部提提交了作战方案,利用麦收时节调动太原守军出城,利用优势地形展开迂回穿插,集中优势兵力将其围歼。发起太原战役的时间定在了十月十八日,在此之前,第一兵团要尽可能消灭掉敌人的有生力量,为最后的大决战创造机会。几乎是同一时间,华野山东兵团成功解放济南的消息传出,这对阎锡山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十月初。
他迅速召集七个师兵分三路到晋中地区抢粮,因为自从第一兵团包围太原已经有五个月之久了,十多万大军日常的开销十分庞大,如今城内粮食所剩无几,即便阎锡山知道徐向前在外面部署了陷阱,他也必须派遣军队出来,否则就要被困死在城内了。敌人动身后不久徐向前就收到了消息,对于送上门的敌人,万没有拒绝的道理。十月五日,太原战局形势突变,敌军一股脑扎进了陷阱,徐向前临时调整计划,提前发起太原战役。第八纵队以迅雷之势包围了小店,孔家堡之敌,同时十三纵队穿插到小店东北,切断敌两部的联络。彭老总知道徐向前要打太原后,特意把第七纵队调了过来。他们的加入让徐向前对胜利有了更多的信心,第七松嘴和独立第三旅强渡汾河,一路上遭到了敌机轮番轰炸,此前徐向前已经摸清敌人的进攻套路。
因此渡河时只有少部分士兵受伤,很快第七纵队等部与汾河对岸的国军交上了火,前排战士迅速冲到了敌人前沿阵地上,随即兵分两路夺下敌军最大的两个火力点,没了重炮支援的国军如同被拔了牙的老虎,陆续抵达最前线的第三旅当即展开猛攻,其中一个团的战士冲锋得十分勇猛,二十分钟就击溃敌军加强炮营,一个爆破班用土攻方式为大部队清扫了三座碉堡,没了这些威胁,主力部队迅速展开包围,严密的包围圈逐渐缩小,仅激战四十多分钟,这支国军就全军覆没了。此时第八纵队已经打进武宿机场,在这里他们遭到了晋绥军主力的顽强抵抗,激战一个多小时只突破了敌人前沿阵地。
阎锡山听说前线大捷,当即致电前线守军表示鼓励,随后调整了兵力部署,把机场北面的守军全部集中在东面,没想到徐向前早就推断,提前在北面部署了两个团的兵力,他们刚离开阵地,瞬间就被包围了。最终这支部队也被全歼了,阎锡山惊慌失措,如今只能看城南守军了。没想到徐向前却直接掉头攻打城东。这里有四座连绵的山峰,统称东山。阎锡山在四座山峰上修筑了四大要塞,不管是基础设施,还是大型防御工事都十分牢固,有句话是这样概括的,地面碉堡林立,地下战壕交错纵横。
很快第一阶段战斗就结束了,我军一共消灭了一万两千多名晋绥军。随即国共不约而同进入了短暂的休整,这期间和双方军队都得到了极大的物资补充。十五日,东山战斗正式打响。这里的防御的确很牢固,我军打了三天只打下了零星的小据点,损失十分惨重。第八纵队带着地方武装在正面猛攻,打得守军连连后退。二十日,我军主力便推进到敌军阵地核心位置,同时更多的地方武装被召集起来,对其他三大要塞守军展开猛攻。双方先后投入了二十多万兵力,八百多门火炮,阵地来回易守。我军各部在同一处阵地上与敌军进行了长达十天以上的激战,采取高达数十次爆破,才攻克该阵地。这期间七纵付出了极大的伤亡,因此直到辽沈战役结束,也没能完全拿下敌军的碉堡阵地。三大战役胜利后,四野炮团,以及十九,二十兵团急速赶到太原前线,战至四月二十四日,攻克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