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里蓝莓摊围满人,都说今年L25甜得带花香。,这爆火品种竟是从一根偷剪的枝条开始说起。2019年它在北美刚定名,2021年跟着怡颗莓进中国,转眼就变"全民品种"。
圈里传,有员工瞅准潜力偷枝条,繁育出第一批苗,这事真真假假?咱国家选种弱,可复制本事强,两三年功夫,各地苗木基地都卖起L25组培苗。山东莒县万亩大棚里,L25和F6、优瑞卡挤着长,地头价从8元到52元跳着走。
你看电商平台,大果小果标得明明白白,产地直发成了金字招牌。怡颗莓早喊着维权,可咱这儿没植物专利说法,维权书成了废纸一张。现在好了,以前还换名"中国红"遮遮掩掩,今年全摊牌直接叫L25。
种植户算过账,一棵苗4块钱,亩产几千斤,比种玉米划算多了,谁不抢着种?但问题来了,都靠"拿来主义",以后咱自己的蓝莓品种上哪儿找?
江苏连云港的暖棚里,L25按果径分等级卖,越大越值钱,市场就吃这一套。有人说,没专利保护才让品种扩散,可没扩散前,进口蓝莓能卖上百元一斤。你说这事儿怪不怪?
老外卡着品种,咱靠"偷枝"火了,却断了育种的心气。
山东日照的代办老王说,现在啥品种火就种啥,管它根儿在哪儿,先挣了钱再说。可挣完钱呢?
当所有基地都种L25,价格战打起了,损失的是谁?
农谚说"靠天吃饭不如靠手造田",可咱这手,啥时候能造出自己的"蓝莓芯片"?我个人觉得,眼前热闹是好事,可不能让"偷枝"成了习惯,断了长远路。
你看那蓝莓苗在地里窜得欢,可没有自家的好品种,终究是替别人做嫁衣。当跟风种满山坡,咱自家的"蓝莓种子"该从哪儿发芽呢?这得好好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