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市融媒体中心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石,也是强村富民的关键路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我市江源镇团岭村,看看这个村的产业是如何通过多点开花,铺就村民的幸福之路。
眼下,正值江源镇团岭村600余亩桑葚成熟采摘期,为拓宽客源、提升桑葚产业影响力,江源镇团岭村的党委书记马秉兴正紧跟潮流,借助短视频平台为桑葚销路推波助澜。
江源镇团岭村党委书记 马秉兴:
现在网络的力量是很大的,拍视频发出去,一周不到视频的浏览量上百万,今年来的游客也比以前更多,村民的收入比去年更好。
作为曾经的脱贫村,团岭村用十余年时间实现产业逆袭。桑葚产业就是支柱产业之一,除了每年四月定期举办桑葚采摘节外,团岭村还积极延伸桑葚产业链,开发桑葚酒、桑叶茶、桑葚干等10余种深加工产品,提升附加值。今年桑葚长势喜人,一串串紫黑透亮的桑葚缀满枝头,马秉兴思量着今年又是个桑葚的丰收年。
江源镇团岭村党委书记 马秉兴:
今年桑葚的总体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按照往年的情况看,产值卖得好点的能卖七八千块钱一亩。
在桑葚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葡萄种植同样是团岭村的“金字招牌”。眼下正是葡萄盛花期,加强枝蔓管理,改善棚内通风透光条件是管理的重点。
自2016年起,在马秉兴的带领下,村里葡萄种植从几十亩发展到400余亩,一年能达到七八百万的总产值,吸引80余户村民先后参与其中。近十年来,他始终坚持深入田间地头,亲自指导村民开展葡萄园的管理工作,从葡萄“种植小白”成长为“行家里手”。
今年,马秉兴又带头在葡萄园开展暖棚种植技术试点工作。通过对葡萄棚进行全封闭改造,有效维持棚内恒温环境,不仅避免高温高湿天气对葡萄生长的不利影响,还能让葡萄提前上市、品质升级。村民们每天来棚内务工,按照10元/小时结算工资,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学到了葡萄种植管护的技术。试点的效果不错,马秉兴也对接下来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充满了信心。
桑葚、葡萄产业在团岭村渐成规模的同时,特色水产养殖也成为该村一张特色“名片”。走进团岭村佳朗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这里依山傍水,220亩露天生态甲鱼养殖基地内,基地管理人员严于福正专注地修缮甲鱼觅食台。
江源镇团岭村村民 严于福:
我从去年开始回来帮老板养甲鱼,一个月有三千元左右,比外面打工要好些。
该养殖基地,于2015年开始投产,目前甲鱼存量达20万只,价值3000余万元。每年,该基地向村民支付工资总额达40余万元,切实帮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团岭村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实现了种植与养殖的齐头并进,深挖柑橘、羊肚菌、草莓等特色产业优势,深度融合乡村旅游资源,全力打造集特色产业种植、自主采摘、旅游观光、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区。多点开花,硕果累累,不仅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也让团岭村在乡村振兴进程中迈出了坚强有力的步子。
记者 | 宋林 田施崚玺
部分来源 | 江源镇
编辑 | 郑玥岚
责编 | 曹礼芹
审核 | 段晓燕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涉及版权、新闻线索等事宜请联系028—27222000
喜欢就鼓励小阳一个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