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又充满着创新创造活力的艺术形式,在中国艺术的版图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中国版画家们充分发挥艺术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以创作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涵养全民族昂扬奋发的精气神。代大权,当代中国版画界颇具影响力和引领性的艺术家,也是潜心教育和致力美育普及与提升的艺术教育家,数十年如一日,执着耕耘在版画创作的沃土上,以深厚的人民情怀、深刻的哲学思考、精湛的创作技艺和独到的艺术表现,创作出一幅幅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版画作品。他投身教育事业四十载,言传身教,培养一代又一代学子学有所成,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启蒙者、引路人。
——编者按
代大权
《元旦之旦》
版画
2022年
和代大权教授相识九年,他是我格外敬重的一位版画家和艺术教育家。记得九年前的初次见面,是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以下简称“人美”)举办的全国高中美术教材编写修订启动会上。彼时我担任人美社教材中心总编辑,代教授作为在美术界和教育界兼具影响力的专家,受邀担任人美版高中美术《绘画》教材主编。会上名家云集,见地纷呈,代教授的话仍格外掷地有声。他说:“艺术教育的普及是文化自信的基石,其核心是基础为本,现实为根,社会为镜,思想为魂。”自那次会后至完成高中教材编修的三年间,我多次聆听他的讲座,并前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以下简称“清华美院”)拜访他,听他娓娓讲述艺术学科的育人之路、讲版画创作和画坛趣事,深感代教授威严的外表下,内心着实生动而有趣。当然,这三年间,我更是亲历了人美版高中《绘画》教材在他的引领下平地起高楼,为高中教师所称道,让数百万高中生受益的过程。再之后,我常常见到有关代教授的报道,或是他的创作访谈,或是他撰写的理论文章。于我而言,在学习的同时,也愈发庆幸结识了这样一位思想深刻而清醒、见解犀利而独到、创作细腻而有风骨、精神睿智而有担当的版画家和教育家。
代大权 郝彦杰 贺秦岭
《歌尽桃花》
270cm×440cm
版画
2016年
一、刀刀入骨:刻出时代精神和人性思考
艺术创作要想脱颖而出,既要遵循规律,更要彰显个性。好作品是艺术家的代言人,检验的是艺术家的人品、眼界、格局、境界和超乎常人的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代大权是天生为版画而生的艺术家。他1978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2000年被清华美院人才引进,担任绘画系副主任。他创作的《来自老百姓》《挖掘机组》《建设者们——新兴木刻精神不死》等作品,以强烈的黑白对比和粗犷的刀法,生动刻画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勤劳质朴、脚踏实地、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些作品多次在全国美展、全军美展、建党展等大展中获奖,夯实了他“以刀为笔、以版为纸”的版画道路。
代大权
《建设者们——新兴木刻精神不死》
102cm×200cm
黑白木刻版画
2009年
作为中国第三代版画人,代大权的创作之路与改革开放的背景相伴相生。劳动者是他表现最多的题材之一。他在《父子》《红霞面店》《凉山老妪》等作品中,把目光投向生活中的普通人,无论是画面上布满皱纹的面孔,还是躬身劳作的身影,都散发出质朴的光芒,映刻出坚韧的力量。他的作品中,劳动者不是简单的形象符号,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有追求的鲜活生命体。他把他们质朴、勤恳、善良的特质,以版画的影像定格下来,不仅成就了个人艺术创作的经典,而且使之成为版画艺术的公共财富。代大权的版画不仅刀刀留痕,而且刀刀入骨。他的作品镌刻着对社会的深切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线条刚劲而情感温暖,黑白对比强烈且张力十足,画面有限却意味无穷,体现出一种大开大合、收放自如的气度。
代大权
《红霞面店》
50cm×100cm
套色木刻版画
2014年
二、主题性创作:奏出社会性与艺术性的交响
代大权的主题性版画创作以重大题材为核心,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震撼的视觉冲击,实现社会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他与贺秦岭于2012年合作完成的版画《重于泰山》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观者站在这幅五米高的巨幅版画前,很难不被其顶天立地、摧枯拉朽的视觉效果所震撼而心生敬畏和感动。画面表现1942年延安上万军民为共产党员林育英送葬的情景,那密密麻麻的人群、浩浩荡荡的队伍迎面走来,绵延不绝,似乎要冲出画面,一往无前。画中棺木里的林育英,生前两次被捕,受尽酷刑仍守口如瓶。公祭仪式后,毛泽东、朱德、任弼时等为他抬棺而行。回想起当年决定用版画再现这一历史事件的创作初衷,代大权至今仍历历在目:“时隔70年,当我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抚摸那一张张脸,我触到了岩石的坚硬和冰凉、火焰的灼烫,也触到了一支军队、一个年轻的正在危亡中抗争的政党、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那强劲的脉动和心跳。我想,中华民族在连绵不绝的苦难中爆发的这种伟力,像山崩,像地裂,像青冥浩荡、长风呼啸。如果用一幅版画来表现,必须经天纬地,刀劈斧砍,入木三分。”代大权做到了,也可想而知,为创作好这幅作品,他付出了怎样的体力、心血和精力。就是这样,他和贺秦岭一起,用手中的刻刀,一刀一刀,把成千上万张被他亲切地称为“祖父、伯父、父亲、姐姐”的脸,把由这成千上万人用身体砌筑的“泰山”,刻进了骨子,刻进了灵魂,也刻进了中国的时代影像里。
代大权
《重于泰山》
400cm×300cm
黑白木刻版画
2012年
再比如,代大权创作的刊登于2021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美术副刊的版画作品《浪遏飞舟》,刻画了惊涛骇浪中一叶小舟穿越而出、淡定前行的场景。作品细腻而张力十足,巨浪的汹涌与小舟的从容形成强烈对比,寓意着中国共产党在历史的洪流中带领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走向光明的坚定信念,突出了主题性创作的庄严感和史诗感,成为展现党史与革命精神的重要作品。
代大权
《浪遏飞舟》
110cm×198cm
黑白木刻版画
2021年
三、虚实之道:版画语言的哲学建构
代大权的版画创作在“虚实之道”的探索上呈现出多层次的艺术哲思,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虚实辩证之法,又融入了现代版画语言的创新表达。他通过对版画本体语言的探索,直指艺术与生命的终极命题:在“实”中扎根时代,在“虚”中升华思想。比如,在他为致敬版画家彦涵创作的黑白木刻版画《永远的战士——彦涵》中,刻画了彦涵这位革命艺术家的形象。画面线条凌厉,笔触生动,人物呈现出雕塑般的体积感,寓意着其“战士”的双重身份——既是持枪的战士,又是以刻刀为武器的艺术家,暗合“艺术即战斗”的思想。他还通过画面留白(虚)与密集刀痕(实)的对比,传递“形散神聚”的东方审美,体现出彦涵晚年创作追求的“无住生心”的境界,即超越形式束缚,直抵精神自由。这虚实之间,也正是信仰与人性最深刻的交汇。这种“向无有处要有,在黑白间活灰”的表现手法,是代大权对版画虚实关系的极致探索和哲学建构。
再如代大权2009年创作的版画《百年之约》,于2018年10月在第十四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版画教学与创作年会展览上展出。黑白画面上,一桌二椅,一瓶红酒,两只酒杯,一对木头男女相对而坐。现实中,有多少人曾许下百年之约,可是又有多少人兑现承诺?誓言的坚定终究敌不过生活的磨砺,浪漫终将被琐碎打败……虚实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难怪有人评论说“作品的高超之处在于让腐朽的木头来承担腐朽的话题,却让青春的挺直和饱满去承担人生的责任”。其实人生的况味,不也是一种“虚实之道”吗?
代大权
《永远的战士——彦涵》
110cm×220cm
黑白木刻版画
2009年
四、教育革新:版画学科的跨界与艺术育人
作为清华美院教授,代大权的成就除体现在版画创作上,还体现在人才培养上。他强调,“版画教育不是培养技术工匠,而是塑造具有独立艺术人格的创作者”。面对AI等数字技术的冲击,代大权说,版画家从来不排斥新技术、新媒介,而是将其视为创作的新可能。因此在教学中,他推动数码版画等新兴版种进入教学体系,并倡导跨学科实验——例如将装置艺术与版画结合,拓展版画的物理边界。他重视对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并以“羿教人射”为喻,强调“挽弓当挽强”,即只有通过扎实的基础训练(拉弓),才能让创作(射箭)充满力道。同时,他鼓励学生既要关注社会题材,又要重视对数字时代视觉语言的先锋探索。这种开放的教学理念,使清华美院版画专业成为全国艺术院校中的标杆。如代大权所言:“版画的未来不在博物馆,而在青年一代的创造力中。”
在引领高校人才培养的同时,代大权还积极投身基础美术教育事业。他主编的人美版高中美术《绘画》教材充分发挥美术学科育人优势,将思想性、艺术性、专业性有机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中生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和文化观。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教材《美术鉴赏》,收入代大权的版画作品《重于泰山》。很多高中美术教师告诉我,当讲到这堂课,他们和学生望向这幅作品时都红了眼眶。这也印证了代大权的那句话:“艺术教育不仅是技艺传授,更是对生命价值的追问与表达。”
代大权创作版画《歌尽桃花》
五、走出象牙塔:让版画飞入寻常百姓家
艺术从人民中来,更要回馈人民。代大权说,艺术应该更加贴近人心,更加真挚、单纯、充满艺术性。我们看到,他的作品既关注宏大叙事,又聚焦个体命运,从《梁山老妪》对老妇人的细微观察,到《老师,生日快乐》对教育者的深情礼赞,正如他所讲的:“没有哪一种语言可以道尽天下事……大江东去与小桥流水都显现出各自的审美意义,艰苦奋斗与月下花前都得到描绘。”
代大权的创作实践和创新探索,让版画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活力。近年来他创作的“生肖版画”系列一改传统木刻版画的厚重感,以活泼、夸张、风趣的造型亮相,用鲜艳的色彩赋予生肖民俗以当代审美,呈现出“代氏幽默”特有的风格。每逢春节,他一版多画,创作不同造型的生肖版画,分送亲朋好友。而收到他创作并亲笔签名的编号生肖版画,也成了佳节前一份独特而珍贵的期盼。2024年他创作了60余幅龙年生肖版画,有单龙,有双龙,有的端庄,有的活泼,而且一改以往“刀感”十足的风格,以艳丽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也为龙的形象赋予了更多欢乐、吉祥的意味。2025年春节前,他以传统剧目《白蛇传》“借伞记”为蓝本创作的蛇年生肖版画,表现白蛇青蛇与许仙邂逅的场景,生动而有趣。这一幅幅寄寓着善良、美好和希望的生肖版画,从象牙塔走进百姓生活,成为寄托祝福的别样载体。“在版画的刀痕里,本就刻着人民的呼吸。”这不仅是代大权对艺术的深刻理解,也是他始终践行的创作理念。
代大权
《鼓帽老人》
60cm×41cm
木刻版画
2025年
六、刀锋上的思想者
代大权等一批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国美术家,在文化“四力”精神的指引下,积极投身以艺载道、以艺培元、以艺化人、以艺通心的艺术实践,致力于推出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艺术精品。如果说第一代版画人让中国的版画浴火重生,为版画注入了新的生命,拔地苍松有远声;第二代版画人则为这一生命“清露晨流,新桐初引”,重塑了艺术的品质,那么,以代大权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国版画人,在继承与创新中,让版画融入生活,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温润着社会,也滋养着人性,成为表达时代精神的载体,也成为连接艺术与人民的桥梁。
代大权的版画艺术,是坚守、突破与回归的艺术,是厚重深沉的,也是轻松愉悦的。从传统木刻到数字实验,他以刀为媒,以版为镜,既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图卷,又镌刻出自身艺术道路的坚实与笃定。他的作品,不仅是黑白交织的视觉画卷,而且是社会变革的时代注脚。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不仅培养了一批批高校学子,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基础教育的育人轨迹。让思想在刀尖上舞蹈,让精神在作品中闪光。代大权以他丰硕的艺术实践,用艺术家的臂膀,扛起了版画的一片天,也和许多艺术家一起,扛起了中国版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文/李滢,来源:中国美术)
艺术家简介
代大权,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联文艺创作专家指导委专委,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专委,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版画专业委员会暨版画院执行主任,院长。中国国家美术工程,中国文联、文化旅游部等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指导委员会委员、评委。中国美术馆展览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策展委员会委员、评委,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美院、中国美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博士生答辩导师。代表作品有《顽强的希望》《生日快乐》《重于泰山》《来自老百姓》《呼吸道》《歌尽桃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