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至5月3日,由中共肇庆市委宣传部与《中国美术报》社联合主办的“星湖流韵 岭南精神——张际才山水画展”在中国国冡画院《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开幕。展览展出67件作品,系统展现张际才从赣南到岭南的艺术跨越,以“根植赣南”“京城突破”“岭南变法”三阶段串联起五十余载艺术生涯,展现其对山水画现代转型的深刻探索和从赣南乡土到岭南气象的艺术嬗变之路。


开幕式现场


中国国家画院党委书记燕东升宣布展览开幕


中国国家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青云代表国家画院致辞

王青云在致辞中表示,张际才的艺术之路,是基层美术工作者扎根人民、潜心创作的典范。他早年深耕赣南乡土,中年北漂求索,晚年扎根岭南,将个人艺术实践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为山水画的当代转型提供了启示。


中国画学会创会副会长、美术理论家孙克致辞

孙克从学术的角度进行了评价。他说:“张际才的笔墨造型和绘画意境既有传统山水画的文脉根基,又充满现代生活的鲜活气息。笔法的变化是相机无法替代的。张际才的作品,无论赣南秋色的苍茫厚重,还是星湖烟雨的灵动飘逸,都展现出‘以心写境’的艺术追求。”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本次展览学术主持尚辉致辞

尚辉在发言中说,张际才山水画的研习,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山水画现代变革之中,他以赣南基层美术工作者的身份,深刻感悟了这种时代变迁的脚步,并力图把这种山村巨变浓缩在山水笔墨之中。这无疑成为贯穿他一生的现代山水画求索的审美内核。“张际才始终以生活为创作源头,形成了他画作较少山水的程式化笔墨概念,而以山村诗意充盈其内的特征。可见,山村活水才真正赋予了他笔墨魂灵。”


展览画家张际才致答谢词


本次展览策展人叶伟主持开幕式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理论家王镛,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美术理论家赵力忠,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于文江,中央美院科研处处长、博士生导师于洋,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李虹霖,中国国家画院理论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研究员高天民,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鹏,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魏祥奇,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薛良,中国国家画院教学培训部主任邱雷,中国美协展览处副处长孙宁,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副馆长常欣、杜浩,《中国美术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金新,《中国美术报》社副社长颜培大,《中国美术报》社副总编辑冯知军、马子雷,以及张际才工作室众学员共百余人参加开幕式。

展览期间,中国美协副主席贾广健,中国美协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中国国家画院山水所画家林容生先后到场参观展览并给予了较高的专业评价和肯定。


中国国家画院党委书记燕东升参观展览


中国美协副主席贾广健参观展览


中国美协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中国国家画院山水所画家林容生参观展览

张际才的艺术之路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早期扎根赣南的写生实践奠定其创作根基。他以《赣水苍茫闽山碧——难忘的中央苏区》等作品记录革命老区变迁。1980年代受岭南画派黎雄才等影响确立了写意山水方向,2000年代到京城求索,寻找突破,融汇北方雄浑气象与岭南灵秀笔墨,在传统与现代间之间开辟新径。2016年旅居肇庆后,其创作以岭南风物为基,墨色润泽、构图奇崛,通过“水破墨”“色墨交融”等技法创新,把“黎家山水”“傅家山水”有机融合,将岭南画派革新精神注入时代语境,拓展了南方山水的新境界。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美术理论家赵力忠参观展览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得到了中共肇庆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充分体现了肇庆市对文化艺术事业的重视,对发挥文艺名家示范带动作用,助推肇庆市文化艺术事业繁荣,进一步增强肇庆知名度、美誉度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学术研讨会现场

在开幕式当日举办的研讨会上,专家们指出,张际才的作品以生活为源,聚焦赣南、岭南乡村图景,在飞鸟绕村、斗笠农人的诗意叙事中浓缩山乡巨变;他融合现代视觉经验,通过方形截景构图与“S形”等构图,营造清新明澈的视觉质感;其画作既承岭南画派“形神兼备”传统,又以水墨、色彩渗透技法拓展了水墨边界,形成雅俗共赏的个性语言。

张际才的艺术始终以乡土为魂,其笔下“山村诗意”既是个人美学追求,亦折射中国山水画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缩影。时隔25年携新作重返中国国家画院,既是对艺术生涯的总结,更彰显岭南画派薪火相传的当代活力。


展览期间,全国各地山水画爱好者纷纷前来展厅参观交流,有的还背上画架到现场临幕原作。




展览引起社会和美术界广泛关注,中国网、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文旅中国、中国书画报、中国美术报、南方都市报、江西日报、钱江晚报、潮新闻、新京报、雅昌艺术网、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亚州艺术等30多家媒体对展览进行了大篇幅报道。

(图文综合自/中国网、中国文化报、中国书画报、中视书画频道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