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盘龙村,龙栖岛在晨雾中掀开面纱:错落有致的屋舍点缀在翠绿田野间,青瓦白墙的院落沿田埂舒展,百年古宅的雕花窗棂映着竹筏摇曳,勾勒出一幅诗意的田园画卷。游客们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沉浸式体验乡村的独特魅力。
已打造完成的部分院落。
这一切,都源于姚小娟和李章这对“新农人”夫妻的“归乡梦”——他们以打造资阳版“乌镇”为目标,在丘陵的田野间上演一场乡村“变形记”:让废墟老宅重焕生机,让村民变身NPC演绎田园生活,为游客带来别样的沉浸式体验。这场“爆改”实验,让百年林盘重绽光华,也为乡村振兴写下鲜活注脚。
归乡愿景:
在废墟上勾勒“资阳乌镇”蓝图
踏入龙栖岛核心区,榫卯结构的仿古建筑飘着新漆的木香,双层观景台环抱的百年黄葛树已枝繁叶茂,虬曲的枝干上,去年冬日枯败的枝干被春风染成翠色。
双层景观台。
谁能想到,去年冬天这里还是“被杂草掩埋的废墟”——百年老宅藏在齐腰深的野草里,梁柱被风雨侵蚀得摇摇欲坠,唯有门楣上残缺的雕花默默诉说着时光故事。
“当时拨开老宅前的杂草,就像推开了时光的大门,瞬间回到了小时候。”姚小娟忆起2024年初见古宅的场景:坍塌的土墙掩在枯藤间,雕花窗棂半悬欲坠,古树虬枝刺破天际,脚下家禽粪便与历史尘埃混作一团。彼时在外打拼十余年的夫妻俩,却在破败中窥见生机:“老建筑不该湮没在时光里,它们是活着的乡愁,等着被唤醒!”
已打造完成的部分院落。
打动他们的不只是百年老宅,还有保和镇干部三顾茅庐的诚意、马蹄湾园区“粮经复合+文农旅融合”的林盘经济蓝图,这与二人积蓄已久的归乡情愫共振。夫妻俩决定,要让这座百年老宅——舒家院子重见天日。
“我们不想做千篇一律的农家乐,而是要把整个林盘打造成全龄微度假目的地。”姚小娟和李章勾勒出“资阳乌镇”蓝图:村民变身“NPC”,将躬耕陇亩的日常农事转化为沉浸式场景,让修复的老宅成为流动的故事剧场。
为了还原百年老宅的“原汁原味”,夫妻俩聘请专业修复团队,夯土墙沿用古法技艺,灰浆按古方调配,甚至连墙缝里的苔藓都精心保留。最棘手的古树保护,李章设计出“树屋共生”结构:下层打造民俗展览空间,上层观景平台预留树冠生长空间,打造茶文化体验馆。
姚小娟、李章夫妻俩。
历经6个月“整容式”改造,一期项目的10座院落中,已有6座院落赶在今年五一惊艳亮相,开业就爆火,日均接待500人次,5月3日更是涌入超600游客,妥妥的“乡村网红”!
匠心筑梦:
让村民从旁观者变“剧中人”
如今游客如织的景象,正是项目初期此起彼伏的质疑声中破土而生的新芽。“城里人折腾完就走了,烂摊子谁收拾?”项目刚落地建设时,周边许多村民对改造多有不解。
转机出现在今年初:姚小娟夫妻俩自费搭建百姓大舞台,添置音响和直播设备,邀请民间团体演出,丰富村民生活的同时,希望未来能通过直播帮农户卖土特产,实现“线上下单、订单式收购”。
姚小娟、李章夫妻俩。
当音乐声第一次震醒沉寂的乡村夜,村民围坐台下,眼里映着舞台的流光。“那天晚上,我看到了村民眼里对未来生活的期盼!”姚小娟回忆道。
这星星点点的目光,最终汇成了改造团队手中的规划图纸。在一期项目中,剩余4座院落规划了银发旅拍与实景密室逃脱:免费提供国风服饰,邀请老年大学及社会团体拍摄国风主题写真;设计现实与古风结合的密室剧情,邀请当地村民担任真人NPC,让游客在解谜中感受乡村文化。
谈及长远规划,他们勾勒出四期蓝图:一期龙栖岛实现吃住玩一体的两日游体验;二期开发桃花岛,打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沉浸式场景,配套荷田夜宴;三期建设抱团养老院落,提供管家服务与托管出租;四期在寨子山还原传统寨门,打造实景演出《寨子山上恩仇录》,冬季舞火龙,让游客从入园起便沉浸在连续的实景剧情中。
已打造完成的部分院落。
“我们不做刻意的表演,而是让村民在日常劳作中自然呈现乡村生活,将日常农事转化为互动剧本。”姚小娟指着正在田埂上插秧的村民,“未来游客可以跟着他们学插秧、钓龙虾,晚上围坐在院坝听老人讲故事,这些真实的互动就是最好的沉浸式体验,让游客的每一步都成为‘田园剧情’的参与者。”
记者手记:
姚小娟和李章这对从城市回归的“新农人”夫妻,正用匠心和情怀,在资阳的丘陵间编织一个关于乡村、关于归乡、关于沉浸式体验的新故事——当村民成为田园“NPC”,当老宅变身时光“放映机”,这片土地正悄悄生长出属于自己的“资阳式浪漫”。
保和镇盘龙村航拍图。
尽管“资阳乌镇”的全貌还需时间勾勒,但试营业的火爆已证明:当乡村不再是被观赏的“背景板”,而是可参与、可互动的“剧本杀现场”,这样的乡村振兴便有了持续生长的生命力。或许不久的将来,不用去江南,在资阳的山水间,就能遇见那个藏在记忆深处、会呼吸的“乌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