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进入新发展阶段,城市品牌已然成为彰显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影响力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福建省三明市,这座位于闽西北的山城,近年来全力推进城市品牌建设,以“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为品牌核心,通过全方位、多领域的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塑造之路,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三明城市标识以“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为设计主线,以草书汉字“三明”二字为主体构架,运用红、绿、蓝三基色,融合革命老区、青山绿水、丹霞世遗、客家祖地、朱子文化、万寿岩等地方特色元素,凸显三明的地域特征和人文风采。

“四梁八柱”强筋筑基

三明市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缔造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1958年到2019年是三明城市品牌的基础创建阶段,也正是在这个阶段,三明市筑起了城市品牌的“四梁八柱”。

“八柱”是基础支撑体系,支撑起了三明城市品牌建设的底盘。

红色传承。三明全域为原中央苏区县,是毛泽东同志诗赞“风展红旗如画”的中央苏区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的四个出发地之一。2021年1月,三明市被国务院列入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工业基地。三明市“先有工业,后有城市”“先有三钢,后有三明”。1958年4月,福建省委部署在三明建设福建省重工业基地。如今,三明市集聚全省最大的钢铁、造纸、重型卡车等生产企业,钢铁与装备制造、氟新材料、石墨烯、生物医药等11条特色产业链发展迅猛。

文明创建。三明市是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发源地,1984年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会议在三明市召开,兴起了“全国学三明,三明学全国”热潮。40多年来,三明市持续打响“满意在三明”品牌,连续三届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市树市花。1991年1月,三明市决定将三角梅和迎春花并列为“市花”,将黄花槐和红花紫荆并列为“市树”。

青山绿水。早在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三明常口村调研时就指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三明市牢记嘱托,一以贯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如今,全市森林覆盖率77.12%,持续举办19届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拥有泰宁世界自然遗产等3个世界级和200多个国家级旅游品牌。

文化滋养。2000年1月,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作出重要批示,万寿岩遗址得以保护幸存。该遗址面世将古人类在福建活动的历史提前到距今20万年前。三明市在2017年获批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基础上,持续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宁化县已举办30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尤溪县已连续18年举办朱熹诞辰祭典活动,并于2024年举办第三届考亭论坛。

三明精神。2005年5月,三明市委审定“开明、清明、文明”为新时期的三明精神。

改革创新。2012年,三明市率先统筹推进“三医联动”改革,成为全国医改样板。此外,三明市是全国首个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永安洪田镇洪田村早在1998年就率先“分山到户”,被誉为“中国林改的小岗村”。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沙县人借改革东风,创新推动沙县小吃“引领风骚”,产业已覆盖全球79个国家和地区。

“四梁”是核心战略架构。2019年5月,三明市委九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发挥比较优势,找准适合三明发展的路子。“红色三明”“工业三明”“绿色三明”“文明三明”是三明市在发展过程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特色比较优势,是三明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标记和最具特色的“四张名片”。

八柱为纵向根基,四梁为横向栋梁,柱撑梁、梁定柱,形成了三明城市品牌建设“立柱筑基—架梁定向—榫卯咬合”筋强骨壮的闭环体系。



福建省三明市山水相依,风景如画。曹建平摄

“六个一”工程全面推进

品牌建设如何深入人心?2020年2月以来,三明市在“四梁八柱”基础上,全面启动城市品牌宣传推广工作。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三明市城市名片策划宣传工作方案(试行)》,在市委宣传部内成立三明市城市品牌宣传促进中心,系统化推进城市IP“六个一”工程,即一句宣传词、一个宣传片、一个LOGO、一个吉祥物、一首主题曲、一首词赋,全面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

城市宣传主题词是城市品牌的首要核心要素,从2020年3月征集开始,累计收到全国各地2800余人次投稿的6500余条作品,最终于当年8月确定“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作为城市品牌宣传词。由此,三明城市品牌体系建设有了主题主线,开启了一场更深刻的品牌叙事。

随后,《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城市形象宣传片全面展现三明市的独特魅力,成为对外交流与形象传播的重要名片;《如画三明》主题曲为三明城市品牌建设带来了新的活力与传播动力;《三明赋》为城市品牌建设注入了丰富、鲜活的内涵,成为城市形象宣传不可或缺的元素……

尤值一提的是,城市形象标识和吉祥物的推出,为三明城市品牌赋予了更具象、更生动的表达,提升了城市品牌的辨识度和亲和力。如今,它们广泛出现在三明的街头巷尾、各类重大活动现场、公共交通工具、农特产品包装等地方,传递着三明声音,讲述着三明故事。

为逐步完善城市品牌体系,三明市通过项目化推进“四张名片”宣传、红色故事宣讲、各类文艺创作、传播矩阵构建等,特别是2020年11月,中宣部带队,19家中央和省内外媒体的180多名记者组成强大采访阵容,在三明全域蹲点采访5天,推出“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等11个专题专栏、750多篇(条)报道,掀起“三明实践”传播热潮,极大地提升了三明城市品牌的知晓度。

在不断的努力下,三明城市品牌指数逐年提高,2024年位居全国地级市第35名,并入围“2024年活力之城”案例;在2024年度福建全省九市一区营商环境排名中,三明市被列入优良城市,其中经营主体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一、8个指标成为全省标杆。



三明城市吉祥物“明明”单名分别为明奇奇、明宝宝、明灵灵,取“麒麟宝”三字谐音,代表着开明、清明、文明的城市精神和明亮、明快、明丽的城市品格。

IP打造全域发力

今年5月1日,吉祥物“明明”等首批文创产品上市、微信表情包及购物小程序上线,毛绒公仔、冰箱贴、文化衫等文创产品备受市民喜欢。今年春节和“五一”,“跟着吉祥物游三明”成为当地假日文旅新亮点。

目前,三明城市品牌构建已进入城市IP打造的阶段,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产业变现力,并着力从“促共识、促融合、促传播、促应用、促发展”五个维度系统发力,“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城市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促共识,凝聚多方合力。全市内聚合力,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长效推进格局;外引智力,积极争取权威城市品牌研究机构的合作支持,激发更大传播效能。

促融合,整合全域资源。三明市结合省运会等重大活动、重大项目,依托苏区振兴、沪明合作等政策机遇,推动城市IP与文旅活动、产业载体有机嫁接,提升社会知晓度。

促传播,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加强全媒体报道,用好全媒体平台,借力人工智能技术,策划系列融媒产品,三明市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

促应用,深化场景落地。三明市注册城市品牌商标,围绕景观化、体验化、互动化、休闲化、市场化和创新化“六化”,深入实施城市品牌应用项目,创建可感知的城市意象。

促发展,赋能老区建设。三明市通过品牌影响力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市民归属感,吸引人才落户,资金落地,培育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城市品牌大事记

▲2020年2月14日,三明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三明市城市名片策划宣传工作方案(试行)》(明委电〔2020〕16号)。

▲2020年3~8月,三明市面向全社会开展三明城市宣传词征集评选工作,并正式确定“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为三明城市形象宣传主题词。

▲2021年3月,中国城市品牌评价项目组、中国城市报社联合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发布全国城市传播(地级市)百强榜,三明位列第44名,居全省入围地级市首位。

▲2021年5月27日,三明市城市品牌宣传促进中心成立。

▲2021年,原红色三明故事宣讲团更名为“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红色故事宣讲团。

▲2021年5月,中国城市品牌评价项目组、中国城市报发布全国地级市品牌指数百强榜,三明市位列第38名(2023年位列第37名,2024年位列第35名)。

▲2023年4月,由中央电视台相关部门承接制作的《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城市形象宣传片推出。

▲2023年4月23日,三明市委宣传部印发实施《三明市城市品牌宣传提升工作方案》(明委宣〔2023〕30号)。

▲2023年8~11月,三明市面向全社会开展三明城市形象LOGO征集评选工作。

▲2024年1月1日,三明城市形象LOGO正式发布并投入使用。

▲2024年1月5日,三明城市形象LOGO获福建省版权局审核通过。

▲2024年1月18日,三明市委宣传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印发实施《三明城市形象标识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2024年3~8月,三明市面向全社会开展三明城市吉祥物征集评选工作。

▲2024年12月15日,三明城市吉祥物获福建省版权局审核通过。

▲2024年12月23日,三明城市吉祥物正式发布。

▲2025年1月1日,三明市出台施行《三明市城市吉祥物和形象标识使用管理办法》。

▲2025年5月1日,三明城市吉祥物“明明”首批文创产品上市。

原标题: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 福建省三明市城市品牌建设“三部曲”

■来源:中国城市报记者 巩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