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张燕

三月蓉城,春寒料峭。在川大竹林村一栋老旧的居民楼里,84岁的何奶奶静静地躺在床上。两个月前的那场中风,让这位曾经精神矍铄的川大退休教师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五层的楼梯,成了横亘在她与医院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医生,我母亲这种情况,能不能签约家庭医生上门做做针灸康复理疗?”家属来到了望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这个看似平常的请求,开启了一段温暖人心的家庭医师签约故事。

“您放心,签约家庭医生能提供上门针灸康复、定期随访、全程健康管理等服务的。”中医科李艾芯医生温暖而坚定地说。李医生与何奶奶便正式签约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



第一次上门时,李医生看到的是一位目光呆滞、言语不清的老人。昏暗的房间里,何奶奶右侧肢体几乎不能活动,精神状态极差。详细检查后,李医生的心揪了起来。“这种情况需要系统的中医药康复治疗。”李医生轻声对家属说,“虽然困难,但我们一起努力。”这句简单的承诺,承载着一名家庭医生的责任与担当。李医生的银针在晨光中闪烁着柔和的光芒,他下针时总是轻声细语:“何老师,这一针可能会有点酸胀,您忍着点。”说话间,指尖轻轻拂过老人花白的鬓角,像是在抚平岁月的褶皱。何奶奶的眉头时而紧蹙时而舒展,仿佛在与病痛进行一场无声的较量。


签约协议仅约定每周三次上门服务,但中医科李医生却坚持工作日几乎每天都主动提供上门服务。川大竹林村距离望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近3公里,李医生提着治疗箱,骑着自行车,一步一个脚印地爬上五楼,84级台阶,他一步步丈量着医者的承诺,白大褂的衣角常常被汗水浸湿。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月的坚持治疗,奇迹开始出现。当李医生像往常一样跟何奶奶打招呼时,何奶奶竟然清晰地回应了一声"李医生好"。这个简单的问候,让在场的家属热泪盈眶。李医生背过身去整理药箱,却掩饰不住颤抖的双手——那是医者最幸福的时刻,所有的付出都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到目前,更大的惊喜出现了——在家属的搀扶下,何奶奶能够短暂站立了!虽然只有短短几十秒,但这个进步让所有人都激动不已。何奶奶的女儿拉着李医生的手说:“您不只是帮我母亲缓解病情,还给我们全家带来了希望,让我们心里有了盼头。”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总有一些温暖需要慢下来体会。家庭医生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一纸签约协议,承载的是“健康守门人”的使命;一次上门服务,诠释的是契约精神的真谛。当银针遇上真情,当签约化作守护,将医患关系升华成亲人般的羁绊,签约服务从制度变成情怀,契约精神从文字化为行动,让冷冰冰的协议条款,变成了有温度的生命守护。

编辑:王超群 校审:朱红剑

↓近期活动推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