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电动车司机的手机上,要装载多少个充电App才能满足综合出行需求?答案是至少3个。
这还是近年来行业竞争白热化,App数量不断精简的结果。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上海充换电设施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市级平台累计接入充换电设施运营商933家。再将视线拉远至长三角,浙、苏、皖三省公共充电桩已分别超14万、15万和8万台。
公共充电桩爆发式增长,车主们仍觉“充电不便”。一则是系统繁多,几乎没有一家龙头企业能对高速公路、商场、公园等不同充电场景全覆盖。二则是设施布局冷热不均,市区内重复规划、城际衔接不足。
每逢节假日,不少电动车主规划周边游时不免冒出许多问号:高速公路旁的充电桩会否大排长龙?乡村景美人少,能否找到充电桩?
“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一张网,长三角能否先行?”市人大代表王爱国呼吁,加强顶层规划设计、统一平台标准,让这张长三角数字基建网络,不仅成为便利出行的“充电网”、车网互动的“调度网”,也成为要素畅通流动的“经济网”。
充电网,一网管理破解“冷热不均”
与省际“断头路”类似,充电桩建设也面临边界效应。
曾有居民吐苦水,其所在的区域恰好位处徐汇、长宁、闵行三区交界处。在行政区域彼此“相背”发展的惯性下,边界地带的基础设施建设往往容易被忽略,充电桩建设也遭遇“冷热不均”。
核心地带充电桩人气旺、需求高,供应商基于较高投资回报率扎堆布局,也因供给过多、订单吃不饱,最终陷入“低价内卷”。而郊区、边界地带,人少、需求少,供应商认为布设站点过于鸡肋,又造成“一桩难求”。
资源分布不均,如何解?上海的方案是建立云端网络。目前,“联联充电”作为市级充电平台,已实现全市公共充电桩一网查询、一网充电、一网管理。这张网,不仅为车主带来出行便利,还能提供增值服务。比如,为充电桩供应商提供商业咨询,助其低成本、高效率地拓展商业版图。
经济网,区域探路激活潜在价值
以上海实践为基础,这张网能否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
王爱国认为,工业体系完备、基础设施相对成熟的长三角,完全有潜力成为充换电“一张网”区域一体化运营的探路者。
顶层设计对此有所回应。此前发布的《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中明确提出,推动三省一市充电平台有效衔接和充电基础设施数据信息共享,打造区域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一张网。
具体到实操层面,王爱国认为当下最棘手的问题是——谁投资、谁建设、谁运营。“既要协调不同区域的资源要素,也要平衡各建设运营主体的利益”,在他看来,这张云端网络更类似于数字新基建,政府作为“有形的手”,及时干预、建立机制、分好蛋糕。特别是从规划、交通、电力到数据,各部门通力合作,破除阻碍要素流动的瓶颈、堵点。
调研上海数据集团时,王爱国看到满屏的数据产品,脑海中冒出想法——充换电数据能否加工成产品?他认为,通过数据资产入表,这些充换电数据有望激活更多潜在价值。比如,为企业经营发展增信,助其获得更多金融信贷支持、开拓市场。
既然有价值、收益,这张网在建设中必定绕不开关键问题——建立跨行政区域财税分享机制。调研中,有声音认为,这背后协调难度太大。王爱国却有不同看法,“全国高速公路既然有分税机制,这张网也能效仿建立”。他认为,眼下更迫切的是推动长三角三省一市形成加速建设这张网的共识,推动其尽快从纸面规划落到实践层面。
调度网,削峰填谷融入能源网络
便利出行、实现经济效益外,这张网还在能源战略中担当重要功能——为城市电网“削峰填谷”。
不久前,一位成都新能源车主“反向放电”的故事刷屏社交媒体。这位车主利用“一餐饭”的时间,给电网返电1小时,赚取了40多元。车主不仅能充电,还能将富余电量卖给电网赚差价,这被业界视为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的关键一步。
一辆辆电动汽车,不仅是“用电终端”,还能在电力紧缺时刻化身“城市充电宝”,摇身一变成为“能源网络节点”。
今年4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公布了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上海、常州、合肥、淮北等长三角重要节点城市被纳入首批9个城市,占据近乎半壁江山。业界人士分析,这些城市被相中是基于其在政策支持、产业配套、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优势。
顶层设计、产业需求释放出的信号愈发清晰,王爱国认为,从小范围试点到大规模应用还需经历不少考验。比如,提升这张智能网络的鲁棒性。当面临外部环境波动、内部结构变化时,这张网要维持稳定运行。否则,过分冗余频繁的调度,反而会为城市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负担。
【短评】“一张网”关乎全国一盘棋
充换电基础设施一张网,看似关乎交通出行,实则指向统一大市场建设。
充电桩接口、支付方式、数据格式……从硬设施到软链接,“千网合一”需要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充分对齐颗粒度。
纵观千行百业,每次融合势必带来阵痛。具象到这张网,将带来两组关系的互动改变。其一是不同行政区域间,彼此标准不一、规则不同,究竟以谁为准?其二是政府与市场间,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如何打出黄金“组合拳”,让这张网释放出更大效能。
多年前,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的取消令人记忆犹新。撤去站点后,收费流程简化、车主等待时间缩短,资源要素更高效地流动。
不少业界人士将“充换电基础设施一张网”视为交通出行领域的又一里程碑。从物理空间互通到规则标准衔接、财税利益分享,从要素合作到制度共建,统一大市场建设正向纵深突破。
改革行至“深水区”,啃硬骨头、涉险滩在所难免。当前,全球经贸形势瞬息万变,各方更要迎难而上,不仅停留于浅层次的协调合作,更要动真碰硬,厘清矛盾、梳理权责、设计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回应好参与主体“动力何来”这一核心问题。
从一张网到一盘棋,迈入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长三角,有能力、有潜力为全国试制度、探新路。而唯有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才能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复杂变局中始终保持定力、赢得战略主动。
原标题:《充换电“一张网”,长三角能否先行》
栏目主编:祝越 文字编辑:王宛艺
来源:作者:文汇报 王嘉旖